第七十五章
那人也不再敢耽搁,急急将事情如实说来,“蒙古俺答汗前几月就已经不安生,时常进犯西北边境,这回直接偷袭了西北边陲秣陵丶淮南两县,死伤惨重,总督派武德将军回去反击,本想着只是将蒙古小儿打出西北地界就好,谁料将军带着军队直接深入蒙古,至今半月过去,仍然没有踪影。”
崇明帝眉头紧锁,“什麽叫作踏入蒙古地界?什麽又叫做没有踪影!人既然带着大昭的军队,去了蒙古,是死是活,竟一句话都没有!”
他怒道:“你跟朕说,他是带着兵投诚了,朕都能信!”
吕知羡虽然是得了总督的令回击蒙古人,可直接深入蒙古地界,确实说不过去。
投诚。
崇明帝这两个字一出,如同一块巨石击入了在场臣子心中。衆人都不约而同想起了当初,崇明帝削了吕家权力一事。
况且看吕知羡无心留在京都的样子,说不定也是被崇明帝伤透了心。他若是真带着人投了蒙古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崇明帝问道:“是多少的兵?”
“五千。”
衆人心中揣摩更甚,五千的兵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可他带着五千的兵深入蒙古地界,就算是全军覆没,也不可能是没有一点的风声啊。
夏季本就炎热,吕方在下面已经汗流浃背。投诚便是叛国,这罪名压下来那便是记载在史书里头,那丢的是他吕家列祖列宗的脸啊。
他不相信吕知羡会做这样的事情,他跪到大殿中央,“圣上明察啊!我吕家满门忠烈,家中已故父亲和六旬老母都是当将军的人啊!温荀必不可能叛国啊!他十九岁就已经在边疆了,他怎麽可能叛国啊!”
吕方十分激动,说得唾沫横飞,尤阁老在旁边凉飕飕说了一声,“殿前失仪啊,吕都督。”
陈次辅也出声说道:“你说没叛就没叛?若是没叛,那你同大家夥来说说,这吕小将军是为什麽带着五千的大昭士兵入蒙古地界?况且至今迟迟未归呢?”
因着吕方在皇太子和二皇子之间谁都不站队,那便是成了这二人的共同敌人。
一个尤阁老,一个陈次辅,平日里头谁都看不顺眼谁,一旦有了共敌,便又成了这副嘴脸,合力刁难起了吕方。
吕知羡如今是何者情况尚未明了,他们便急着跳出来给人扣上了叛国的帽子。
吕方气不顺,也不惯着他,指着那陈次辅直接骂道:“好你个狼心狗肺的老东西,‘吕小将军’,你也知道他是我们吕家的将军,我吕家世世代代皆是忠良,我儿岂会叛国!”
事实上,自吕方上一代数去,确实可以说是世代忠良,但吕方当初跟着谢沉一起和崇明帝起事之後,他叛了先皇,那便是算不得什麽忠良了。
可现在是崇明帝当皇帝,那他称自己为“忠良”,也没人敢反驳。
陈次辅没有想到吕方这脾气是比他还暴躁,一时被骂得愣住了,吕方却还是觉得咽不下去这口气。早就说了出兵剿了蒙古那群混账王八羔子就好了,省得边陲百姓受苦,要不是他们一直拖,一直扯皮,舍不得那笔军费出去,能成如今这样?
吕方绝对不相信吕知羡会投诚,如今按照这样的情形看来,可能是吕知羡也实在忍不了了,眼睁睁看着蒙古铁骑残害百姓,他怎麽可能气得过?许是借着总督“反击蒙古”的军令,直接带着这五千兵马打去了蒙古。
这会只有两种可能性,要麽吕知羡已经打到了蒙古老家;不然就是全军覆没,消息暂且被封锁住了。
吕方虽然知道吕知羡带兵打仗厉害,可纵使再厉害又怎麽去拿五千兵,打下蒙古铁骑。
吕方是真看不惯这群道貌岸然的文官了,若非他们,何至于逼得他儿子到这种地步吗?!
他喝了酒,这会也有些口不择言,他道:“你们把头埋到地里就能装作什麽事情都没发生了是吗?一个县两个县的百姓在你们眼中算不得什麽,非得要人打到了家门口你们才满意!”
这话是把全体文官都骂进去了。
这口气吕方也是憋了许久,一想到吕知羡此刻可能已经惨遭不测,他心中更是悲痛,若不是因为他这个当父亲的没用,他何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吕方眼中似是有泪在闪烁,他道:“皇上,我儿绝对不会叛国!他这会定是带着那五千兵去打了蒙古俺答汗。”
那边陈次辅回过了神来讥道:“你是他爹,你自然如此说,五千兵?带着五千兵马入蒙古地界,这不就是带着人去送死!那吕小将军是成了天的能耐才能去打跑蒙古,你为了能给他洗脱罪名还真是什麽话都敢说了。你说他没投诚?说出去谁信,你就问问在场诸位百官之中,有谁能信?”
是啊,除了吕方又有谁会相信呢?
“我相信。”
一片沉寂之中,谢琼婴的声音如同平地惊雷般响起。
吕知羡相信他,他亦是相信吕知羡。
衆人向他看去,只见他已经起了身。宫灯下,他的眼神清冽又坚定。
陈次辅可算逮到了机会,他冷笑一声,“当初你认下了吕都督做义父,你和吕小将军若要算,也能称兄道弟,这话,你说出来我们就该信?”
谢琼婴道:“那国公府世子之名可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