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作者元月月半 > 184 二哥回乡(第2页)

184 二哥回乡(第2页)

认识薛理的不认识他的食客都朝他和林知了看过来。可惜五人背对食客,什麽也没有发现。

俞丫注意到薛理微微摇头,就问五人找他何事。

妇人说有东西请薛大人转交。

俞丫不知如何是好。

林知了走过去:“是转交给他的同僚吗?”

几人把林知了当成热心肠的人,闻言就点点头。

林知了觉得是笼络人心的好机会。可是薛理不需要笼络人心。否则会被当成想结党。林知了就说:“来的不巧,今日休沐,各衙门都只有一个看门,薛大人也不知道今日他同僚有没有出城。东宫日日有人,不如你们去东宫。”

五人不敢信,结结巴巴问:“太太子的东宫?”

林知了:“你们能找到仁和楼,又知道在仁和楼有可能碰到薛大人,想必也知道仁和楼的厨子和夥计出自东宫和皇宫。”

几人不知道,以至于一时间不知作何反应。

林知了认为他们默认了,“请俞掌柜帮你们找个人,陪你们一块去呢?”

虽然俞丫不知道林知了为何要这样做,还是叫来一个夥计,叫他出钱租车把五人送过去。

五人走後,食客就忍不住问:“林掌柜,薛大人不是在这儿?”

又有食客问:“又是进京告状的?”

林知了微微摇头:“五人衣着不厚,但拾掇的很干净,不像是受害者家属。我感觉他们更像商人。这种事还是交给殿下处置吧。”

食客不禁调侃:“如今您行事愈发谨慎。”

林知了:“小心无大错啊。”

看着薛理从六品小吏成长为四品大理寺少卿的食客转向薛理:“薛大人,有什麽想说的?”

薛理笑着说:“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衆人愣了一瞬。

调侃他的老熟客“呔”一声,满脸笑意地嫌弃他。

薛理不在意地笑笑。

又有食客问:“你处置和太子殿下出面有何不同?”

薛理:“那还是有很大不同。”

食客叫薛理解释解释。薛理叫他们自己琢磨。

两炷香後,仁和楼的夥计陪五人抵达东宫。

太子殿下乍一看到五人同许多食客的想法一样,找薛理伸冤。再听到夥计说他们有东西请薛大人转交,联想到这个时候林知了应该在仁和楼,明明她可以转交给薛理,还叫夥计跑一趟,因此太子估摸着东西很贵重。

太子令夥计先回去,叫五人随他去书房。

禁卫随处可见,五人相信这里是东宫。到达书房,五人就把黑布包裹的东西拆出来。

内侍本能挡在太子身前。太子无语:“——孤又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让开!”

内侍想起太子自小弓马娴熟,剑法精湛,一根烧火棍到他手里能戳死人,立刻退到一旁。太子看到他们拿的什麽东西,很是意外:“一把伞?”

拿着伞的男子双手奉上。

内侍接过去小心打开。然而这把伞比寻常雨伞大一倍,内侍因为毫不知情险些脱手。太子上前一步伸手接住:“小心!”

离近了,太子看清雨伞乃绸布制作,下雨天无法遮雨。雨伞上有很多黄色绣纹。然而太子再仔细看,愈发奇怪,不是祥云之类的绣纹,好像全是人名。

这样的雨伞太子生平第一次见,“这把伞是不是有什麽来历?”

几人犹犹豫豫不知从何说起。

太子宽慰几人:“有话不妨直说!”

内侍想起多年以前听到的话本,试探地问:“这个不是万民伞吧?”

五人连连点头,因为担心太子瞧不上而脸色通红。

太子见状意识到什麽,顿时觉得这把伞千斤重。

过了许久,太子才缓过来,问他们怎麽想到做这样一把伞。

五人当中能能言善道的女子从去年秋薛理查抄江淮各盐商和官府说起——

以前扬州官场黑暗,被垄断的不止漕运和食盐,还有许多赚钱的生意。薛理发狠连根拔起,江淮一带大伤元气是真的,但也让小民有了喘息之机。

薛理查抄百万亩土地分给流民,如今扬州街上没有无房无地的流氓,百姓安居乐业,年後三个月就恢复元气。

当地百姓商户很是感激办案人员,可是办案人员太多,不知道感谢谁。他们想起薛理说过,因为陛下圣明,所以令他和金吾卫大将军丶监察御史等人下来明察暗访。

既如此,两淮百姓就想感谢当今天子。

可是皇帝什麽东西没见过啊。听说在宫里种花种草的锄头都是金子做的。商户就找饱读诗书的老秀才询问皇帝缺什麽。

老秀才认为皇帝缺民心。

扬州商户出绸缎和线,分到地的百姓和沉冤昭雪的渔民等等绣上他们的名字,又找伞匠精心制作多日,才有了这一把绣了上千人姓名的万民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