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换亲后今天也在努力赚钱作者元月月半 > 68 奉为圭臬(第3页)

68 奉为圭臬(第3页)

薛理听到脚步声擡头,正好看到小孩转身:“跑什麽?”

“我去吃蛋糕啊。”小孩到店里听到食客问他姐“小鸽子刚刚送出去的那本书就是试题集啊”顿时眼中一亮,“两份蛋糕看三天!”

那位食客好气又好笑:“那本书才多少钱”

“那你去买啊。”小孩不假思索。食客噎住。林知了瞪一眼弟弟:“不可无礼!”

小孩坐到薛瑜身边吃蛋糕。

林知了对食客解释:“我家只有两本试题集,小鸽子送出去一本,相公手里还有一本。不过那本他还用得着。”

食客奇怪:“薛先生也要看试题集?”

林知了:“给学生讲解,总不能手里没书吧。”

食客忘了,万松书院不承认薛理是书院先生,无论谁问都说他在书院打杂,什麽活都干,其实懂得都懂。不然怎麽解释前两年书院一个没考上,他进去大半年考上两个。

食客叹气:“看来还是要排队。”

林知了看着他的衣着气质不像读书人:“你也准备明年参加院试?”

食客:“给我妻弟买的。我岳父家在城外,等城门打开他进来早就卖光了。”

林知了:“听说书局这些日子人歇版不歇,过几天这个热闹过去肯定能买到。”

食客决定问问邻居有没有抢到,大不了手抄一本。

邻居确实抢到了,但不建议他手抄,手抄容易出错,也不比买的便宜。这位食客天天只想着排队,忘记问多少钱一本。从邻居口中得知一百一十文一本,即便十几人去凌云书局批发也只便宜十文,还要等上十多天,瞬间明白为何没有盗版,也没人抄书拿来卖。

食客决定五更天去排队。

同样决定这样做的还有薛理的大哥。不过薛大哥非自愿。休沐日刚一到家,薛伯仁的娘就问他知不知道薛理编了一本试题集。

薛大哥厌恶王氏,直接说他的事你找他。说完就回家。然而刚坐下薛母就叫薛大哥给薛瑞买一本试题集。薛母的原话是那本书既然是薛理写的,他家中不可能没有,拿过来给薛瑞用,反正薛理用不到。

薛大哥跟薛理一提试题集,薛理就能猜到他帮薛瑞借的。薛理多麽讨厌薛二婶一家,薛大哥看在眼里。

不想看到薛理为难,他也不想因此被薛理数落一顿,干脆帮薛瑞买一本。

薛大哥认为他起得早,然而到王掌柜店门外前面已经排了十多人。幸好这几日王掌柜限购,每人一本,薛大哥顺利买到。

薛大哥的东家看到他身上的露水,很是震惊:“你也要排队?”

“我弟的书被人借走了。”薛大哥胡扯,东家信以为真,随後问他给谁买的,薛大哥听出他言外之意,便说可以借给他看几日。

东家叫侄子抄一本。他侄子打算过几日买的人少了他去买一本。薛大哥的东家提醒侄子,抄一遍等于写了一遍。

此话叫他茅塞顿开。

想到这一点的不止薛大哥的东家一人。不过这次无论手抄几本都没打算拿去卖,一来不赚钱,二来打算送给亲戚子侄。

此次还出现一个异象。往日学子们买到书会相互借阅,这次都跟珍宝一样。实则也怕别人比他多研究一日,来年比他考得好把他挤下去。以至于直到年底不屑同底层百姓商人往来的门阀世家还不知道此事。

丹阳郡王倒是早早听说过,但他不爱读书,亲友也不用参加科举考试,底下人孝敬一本,他一看编撰者是“通明”就束之高阁。

春节期间跟朋友吃吃喝喝,听到友人提到今年院试要变天,他後知後觉“通明”是薛通明。丹阳郡王忍不住暗骂,多加个姓能累死他吗。

无独有偶。

门阀世家趁着过年休沐跟亲友往来闲谈,听到“试题集”就说是沽名钓誉之辈写的。又说教人参加科举考试的书,哪年没有十本八本啊。他们的亲友不敢反驳,可事关薛理,又忍不住问:“薛探花跟那些酸秀才不一样吧?应该没必要胡言乱语。”

此刻这些名门望族才意识这次是他们自以为是。

然而书店休息,买不到!

年初六,书店开门,这些人才买到试题集。官宦人家看到里面的内容很失望,都是一些人尽皆知的常识,用得着特意编一本书吗。

转念一想薛理今年才二十二岁,只在东宫待半年,还是一名小吏,能看到什麽。有幸参加宫宴,也是因为他是当年的探花。

许多世家选择把这本书弃之一旁,令家中子弟继续学习他们精心编撰的书籍试题。

难得见到官场一角的贫民子弟依然把此书奉为圭臬!

四月份又一年院试到来,薛理跟去年一样带着小鸽子陪学子们去临安府。

年底礼部尚书被一撸到底,薛理不需要遮遮掩掩,这次便和学子们同车而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