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娘眉头微蹙:“还拿肉啊?”
林知了:“我们卖红烧肉,明日你总要拿点肉过去吧?要是拿生肉,你当着他们的面做啊?要是不拿肉,你娘不会因此数落你?大过节的,她不想好好过,我们也要好好过。”其实林知了的目的想借此试探出刘家人的真实想法。
薛二哥在意的点错了,“你们不回村,也,也不去林家啊?”
薛理:“不回村。至于林家,我听她的。”
小鸽子朝他姐看去。
林知了:“我大伯母刻薄,小婶精明,即便我到林家一直讨好她们也会惹一肚子气。除非他们请我回屋。”
薛理笑了,心说不可能!
然而他忘了他如今是万松书院薛先生,手里还有食谱。
酉时左右,林蜻蜓带着一个丫鬟出现在侧门外。林知了请她进去,她朝里看一眼,一边是房子,一边竹棚等各种缸筐,乱七八糟的感觉没有下脚的地方,忍不住想看看薛理是不是灰头土脸的她也没进去,前世今生都没住过这麽逼仄的房子。
林蜻蜓此番过来就是叫林知了回林家过中秋。林知了一脸抱歉,“我们要去婆婆家。”
“去哪儿?”林蜻蜓反应过来恨铁不成钢,“薛家两个老虔婆那麽给你添堵,你还跟她们过中秋?”
林知了很意外,原来她都知道啊。幸好她没有忍让,否则林蜻蜓指不定在阴暗角落里怎麽嘲笑她懦弱。林知了故作不解:“大姐何出此言?”
林蜻蜓瞪她:“你还想瞒我?要不是等我知道的时候此事已经过去很多天,我定叫她们吃不了兜着走!”
林知了想说,我看你是想报前世之仇!林知了可不想被她当枪使,“大姐,我们开门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啊。”顿了顿,“下次,若是在村里起了争执,我一定叫二哥去请大姐?”
林蜻蜓:“最好如此。”
林知了:“请大姐代我向祖父告罪。”
林蜻蜓:“我要在村里住上几日,你八月十六也没时间?祖父想你和小鸽子。”
林知了心里嗤之以鼻:“八月十六开店。这家小店看着不大,每月只是租金也要很多钱。薛家仅有四亩地,只够婆婆一人吃用,我不赚钱心慌。”
林蜻蜓不禁腹诽,真是天生劳碌命!“春节要回去啊。”林蜻蜓提醒。
林知了闻言想到祖父祖母若是有事求她必然会给小鸽子准备压岁钱,且只多不少:“春节可以歇息几日,若不下雨下雪,我们初二过去。”
林蜻蜓得到确切答案很是满意,终于舍得带着丫鬟离去。
姊妹二人声音不大,都担心被左邻右舍听见,以至于在院中的几人也没听清楚。刘丽娘待林知了关上院门就问她大姐找她何事。
林知了朝薛理看去:“请我们中秋去林家过节。”
薛理:“你说没时间?”
“我说我们回村。日後别说漏了。”林知了说完想起小姑子,“鱼儿,午饭後叫你三哥送你回去呆半天,第二日再去接你?晚上就和婆婆住。”
薛瑜年方十岁,说起来不小了,实则尚不满九周岁。第一次离开母亲这麽久,薛瑜要说想念,在经过薛母那些唱念做打之後所剩无几,更多的是心理上不习惯。
薛瑜想回去:“我听三嫂的。”
林知了:“回去不许提我每日给你多少钱。”
薛瑜:“我又不傻。”
“我怕你心软。”林知了随後又关心她二嫂有没有买月饼。
刘丽娘打算待会去。
林知了看看天色,决定现在就去,她也买两份,一份给薛瑜,一副留她和薛理以及小鸽子过节。
此时点心店尚未关门,城门快关了,是以没人排队,林知了就买两份鲜肉月饼。刘丽娘也买两份。林知了又买一些水果。翌日上午,刘丽娘收拾两个小篮,一篮是她的,一篮是薛瑜的,而她只比薛瑜多了一碗红烧肉。
刘丽娘为此还特意买个带盖的汤碗。看着精致的小竹篮,刘丽娘对林知了说:“我这样算用心吧?我娘要是数落我,以後我就不去了。”
薛瑜在一旁点头。
巳时过半,刘丽娘和薛二哥才出发。他二人走後,林知了杀鸡,薛理杀鱼,午饭是小鸡炖蘑菇,松鼠鱼,以及锅包肉和红烧肉炖菜。主食是大白米饭。
难得可以慢慢品尝安心用饭,一家四口都吃撑了。最後还剩三成,林知了放到一起,问薛理:“晚上吃还是给大花?”
薛理擡擡下巴示意她低头。林知了看到弟弟脚边湿漉漉一片,显然他边吃边漏,他们吃饱了,大花想必也差不多了。
林知了用肉汤泡半碗白米饭倒入大花碗中,大花没有狼吞虎咽,而是先吃有滋有味的,最後剩一口白米饭。
林知了往里面加点水,放到院中墙角边。
过了一个时辰再看,半碗米汤被大花吃得一干二净。此刻薛理送妹妹回村。不过薛理没进去,而是在村口看着妹妹往东拐就回城。
薛母看到薛瑜就把她拉到怀里,随即朝门外找去。薛瑜不想听到母亲骂哥嫂:“昨天下午林家大姑娘叫三嫂跟她回去过节。二哥二嫂在刘家。”
薛母叹气,拉着她坐下,仍然忍不住抱怨:“娶了媳妇忘了娘。瑜儿,你可不能跟你两个哥哥一样。”
薛瑜:“娘,看看我给你带的什麽。”
薛母摇头:“你呀,不想回答就扯别的。”
陈文君打量着小姑子身上如蝴蝶一般鲜亮的襦裙:“妹妹这身衣服真好看。”
薛瑜毕竟是个年龄不大的小姑娘,闻言很开心:“大嫂也觉得好看吗?三嫂买的布,二嫂给我做的。”
陈文君招招手:“你过来一点,叫大嫂好好看看。”
薛瑜跑过去,陈文君先摸料子:“棉布啊?你日日帮你三嫂烧火,又赶上过节,我以为会用绸缎给你做一身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