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你去吧,我不阻拦。只要知道,世间有因果,有轮回,有报应,宴门主本可以避开,却选择迎回:该退而返迎,痴缠不松手,这并不明智。”
“如是从不推脱因果。”宴如是只道,“该来的不该避,也不会避。”
*
行到山道中,遥遥可见周蕴悬壶小筑,一片青绿银杏连天。小筑向西三里地,粉色木棉青竹里,是游扶桑的药草小屋。
极远极远的距离,宴如是便看见了悬壶楼榭上沉默的人。游扶桑披着厚厚狐裘鹤氅,面色了了,她低着眼,病容苍白,迎着骤雨初歇的雾气吹着风,风吹动柔软的额前碎发。
一瞬视线相触如短兵相接,游扶桑率先收回目光,抽身向回走。
宴如是的脚步下意识去追,椿木阻拦道:“你可知扶桑为何人所伤?”
“……”宴如是沉默,“庚盈。”
“你可知庚盈为何而死,又为何伤她?”
“不知。”
椿木道:“死于你手,丢魂于陆琼音,如今差错,她被陆琼音操纵,嗜血嗜杀。一夜杀千人的厉鬼,仙家会如何行动?”
“寻常妖鬼感化为主,而厉鬼杀业无数,应当围剿镇魂,若能唤回理智,则助往生,若否,嗜血不思其反,则就地正法,以免再犯杀业。”宴如是稍稍顿住,“可您说她为陆琼音操纵……这在仙家祛鬼一事上是尚且不闻的。”
椿木似笑非笑:“那是陆琼音,总能有些惊世骇俗的举动,前无古人,後无来者,你们总不能因为闻所未闻,就不想法子。”
宴如是立即道:“当然不会。”
椿木解释道:“陆琼音生食魂魄。魂魄入口,倘若肉身未入肚,能行走,有法术,便会为她所操纵,为她杀生,替她聚鬼怨丶挡杀业。”
宴如是:“那厉鬼也是无辜……”
椿木:“无辜也犯无数杀业,你不知如何唤醒她,也无法长久地控制住她,只有置之死地或放生,你如何取舍?”
宴如是低垂下眼,微微思索,缄默不语。
椿木于是道:“看来宴少主也没有答案。待想清楚了,再来找她吧。”
椿木已是二逐客,倘若继续固执,则显得不识礼数。可是死生殒落路途浅,青山诀别难再逢,游扶桑之事,宴如是总是情之先至。
她焦急道:“她重伤,我便不能来了又走,一眼都不看。”
椿木心道:我再三劝阻,是宴门主执意如此。届时游扶桑见了她,可不要说是老朽不做事儿啊。
*
约过两个时辰,黄昏入夜,游扶桑又从浅眠里惊醒。屋内无人,周蕴已经离开,一双跫音响在屋外,有人轻叩门扉。
游扶桑在榻上翻了个身,没回应,厚厚棉裘冬氅还披在锦被上。这一刻她是真的明白了,说这些氅衣像雪真是没有错,大雪压身,越盖越冷。
身後两人轻手轻脚进屋,游扶桑能听出是谁:椿木与宴如是。
隔着透光的帷幔,游扶桑坐起身,轻挑了挑烛火,屋内更暗一点。“来了?”
这句话是在问椿木,无关宴如是。
她的声音还有些哑,但不无力,想来这一日一夜蓬莱倾全力的救助与自身歇息,她身体已经好了许多。
但还是不够。庚盈之事只是一个开头,倘若再次遇敌,这样实在太被动,眼下路子有二,一是如青鸾一般,以灵力从头来过,循序渐进归列正道,利是不惧反噬,弊是耗时太久,她等不起。又或许正道功法学有所成之前不离黑蛟半步,她去哪里游扶桑跟去哪里,有她维护,倒不怕庚盈。但一是不晓得黑蛟愿不愿意,二是即便与她如影随形,也总有落单的时候,陆琼音最会准时机,捉了机会便来了。
路子之二则是再次入魔。邪修之道最是一蹴而就,如今游扶桑的浮屠功法还在,缺的只是充沛魔气,而浮屠令的修炼让她可以吸食旁人的灵气或魔气——姜禧应当很乐意吧。
毕竟她巴不得游扶桑再次入魔。
但後一种办法利弊也十分明显,利是一蹴而就找到庚盈暴力压制,此後不论陆琼音怎样腥风血雨使得生灵涂炭,游扶桑不在意,只要庚盈好好的,一切可以不计较。这人间她不在乎,只是她被人辜负过,便不想去辜负别人。
弊便是反噬,已经身死一次的邪修控制自己谈何容易,重蹈覆辙几乎是在眼前了。而这一次,没有第二个“浮屠生”为她兜底。
想到这里,游扶桑心道,又或许……有一个折中的办法。浮屠令能吸食魔气,也能吸食灵气,倘若有人将灵气借给她……罢了,她又否定,邪魔外道邪魔外道,魔气为外道,求诸外,可靠不正之道掠夺而来,正道却属于内道,求诸内,求诸己身,灵气需要修炼者本身苦苦内化而来。姜禧可以用魔气在连煞山庄捏小人玩儿,她不嫌浪费,而寻常正道修士却是对灵气稀罕得很,没有白白送给谁的道理。况且想要对付陆琼音,或说陆琼音操纵之下的庚盈,这灵气的供养者需是世间强者,才能相互制衡,游扶桑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到有谁可以……
思索的电光石火,椿木道:“屋内极寒,金乌不在,炭火早不管用了。倘若你还觉得冷,至少还要再休息几个时日,否则不宜多走动。”
游扶桑问:“黑蛟去哪里了?”
岂料椿木一眼识破:“我知道你是什麽想法。黑蛟固强,却都是有代价的,她遇上陆琼音,不一定能打得赢,若非万不得已,我私心……不想让她二人碰上。”
“……”游扶桑违心道,“我未曾有那般想法。不过是许久不见了,我挂念她。”
“如此便好,想来她也是挂念你。黑蛟在不周山修行,不可中断,听说你受伤,她几欲闭关中道而废,我连忙说伤不致命,已有缓和,她才安心。她是武将,而非文官,更不是医师,如此从不周山赶回蓬莱,白白废了修行,得不偿失。她却道:就算派不上用场,病中疼痛时身边有人陪伴,大抵也是好的。老身却奇怪,你们相处几月,如何会有这样深的羁绊?”
游扶桑只答:“也许不止几个月。她似乎是我很熟悉的人。”
又问:“她在不周山的修行没有出岔子吧?”
“不曾。到底是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