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絮会得太快,就像是原先就学过一样。
沈令仪捏着画轴的指节骤然收紧,王絮的笔法,分明是祖父最厌弃的江湖野路。
可她笔下,偏有沈秋声当年未竟的磅礴,像一把藏在画里的剑,此刻正顺着墨色,抵住她喉间。
沈自流忽地提笔,笔尖在未干的云气上勾出几缕折带皴,“雪衣三岁握笔,五载便习得沈家水波皴’。”
她望着新添的祁阳山三字,笔锋收处带起微不可察的颤笔,长叹:“父亲临终前说,她腕骨生得像极了年轻时的自己。”
不想沈自流亦画得惟妙惟肖,王絮并不疑惑,沈令仪皱眉,未料到一般,稍后便按下心思。
是程又青的笔法。
沈令仪心下讥诮,沈自流素来不学无术,这会儿却能提笔入画。
沈令仪面上端着笑:“姑母的‘水波皴’倒是比从前更利落了。”
沈自流搁笔叹息,指腹摩挲着手心的老茧:“父亲去时我还未学得一星半点。”
她尾音漫出几分寒凉,冷笑道:“后来倒是遇着位奇人,说我的笔锋太钝,该去市井里瞧瞧卖豆腐的如何挥刀。”
王絮刚搁下笔,有小丫鬟掀了竹帘,传报消息道:“莳也公子在前厅候了半盏茶,说带了祁阳的新墨。”
沈氏姑侄即刻与她摆手告别。
“等等。”沈令仪忽地道:“我有话与你说。”
沈自流只端着一盏茶,平静地看她:“盂兰盆夜若得空,可来西角门一叙,我有幅旧绢想请你补色。”
"姑母留步。"沈令仪忽然追上,在游廊拐角处压低声音,"程家的墨,还是少用为妙。"
两人再次争锋相对,只叫王絮先走。
一扇门大开,院外树影婆娑,光影透过纱帘落在地上,将日光筛成一地碎玉。
这清光落在青年脸侧,像是谁把春天裁了一角落在这深宅里。
王絮便径直走进去,和声道:“你竟已在这等我了吗?”
火烧云漫天的黄昏,纱帘被风吹得倾于一侧,便是在这个转角,徐载盈再见到他的一生所爱。
没有任何征兆,王絮亦是微微一怔。
自胡不归处别后三月,这是第一次相见。他今日原是为岑安而来。
王絮抬眸平静道:“文公遗址的事,我会问清楚。”话锋一转,“明行佛子快来了,你在这里……引他误会。”
想来崔莳也快来了。
她不想让徐载盈知道。
徐载盈垂着眼睫,目光掠过她眉间,竟比雪水更凉,“然后呢?”
爱若掺杂利益,便如墨里兑水。
失了那份纯粹与浓郁。
纱帘被风扯得倾斜,将他的影子投在她面上,徐载盈忽然笑了,“我曾想,若你为利与我相谋,便将你所求捧到你面前。”
可如今才懂,她所求从不是金銮殿上的权力。
王絮只爱自己,不爱任何人。
风静了下来,纱帘遮住重重秋色。
自回廊的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徐载盈道:“我跳窗逃跑,如此,他便不会看到。”
见王絮眉眼舒展,从容不迫的模样,他站起身来,作势要掀开帘子,手一顿,转身冷笑道:“你倒是想得美。”
“你爱我。”王絮直视他的眼睛,轻声说道。
“是。”
他心中平静的想,话已至此,还有什么好否认。他要成全她。
“我不再,碍你、阻你,强加干涉你。”
“若违此誓。”他慢慢地抬眸,眸中不起波澜,生冷道:“便叫我死于非命,徐氏江山易主。”
缎子上衬到镜波上的光是冷的,静寂得像化不开的冰水。
王絮未料他这一遭及时止损,如此决断。她将手伸在帷幔上,道:“你若答应,再好不过。”
“如此,便各走各路吧。”她的声音轻得像风,却让他眼中翻涌的暗潮终于平静。
纱帘外透出一道瘦长的影子,抱着竹编食盒,崔莳也的声音有些沙哑:“好久不见,王絮姑娘。”
“端阳节的粽子,我替你留了半挂……”
其实他早打听过,这三个月她跟着胡不归的药童进了祁阳山。他想追问,话到舌尖只余下涩意。
他不知她何时回来,只日复一日的将玫瑰花瓣晾干,混入荔枝汤浸透的粽子。
他眼睫微垂,神色温和:“玫瑰露醒神,我想着,你可能也爱吃这种粽子。”
王絮自怀中取出绢布,拿出其中早就准备好的艾草香囊,送给崔莳也。
碧纱掩映下,崔莳也手略过纱幔,抓去了香囊,耳尖的红便顺着脖颈漫进衣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