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桦盛顿。
洛斯福总统转动着轮椅,听着助手的汇报。
“总统先生,来自华国的消息。他们的一支八路军部队,在敌后动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击,代号‘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本在华北的军事部署。”
“哦?”洛斯福感兴趣地挑了挑眉,“这倒是个不错的消息。日本人,终于在中国这片泥潭里,陷得更深了。”
他虽然还没有决定正式参战,但他一直在通过《租借法案》,向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援助。
华国,是他牵制日本最重要的棋子。
“他们的战果如何?”
“非常惊人,总统先生。根据我们的观察员回的报告,日军的损失,可能高达数万人。更重要的是,日军在华北最重要的交通线——正太铁路,几乎被完全瘫痪。这会极大地影响到日军的物资补给和兵力调动。”
“看来,我们有些低估了这些打游击的华国人了。”罗斯福的脸上,露出了深思的表情。
他一直以来,都将援助的重点,放在重庆的国民政府身上。
现在看来,或许,他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这支在敌后,能创造出如此奇迹的力量了。
“让我们的情报部门,想办法和延安建立联系。”罗斯福对助手说道,“我需要更直接、更准确的情报。或许,我们可以考虑,给他们也提供一些……‘人道主义’援助。”
……
苏国,默斯科,柯里姆林宫。
司大林看着桌上的情报,嘴角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他刚刚粉碎了日本“北上”的企图,现在,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日本被牢牢地拖死在华国的战场上,这样,他才能安心地,去对付西边那个更危险的敌人。
“华国同志,干得不错。”他自言自语道,“看来,我们当初支持他们,是正确的。”
他拿起笔,在一份文件上签了字。
那是一份,向岩安派遣军事顾问团,并提供新一批武器援助的命令。
……
岩安,杨家岭。
窑洞里,灯火通明。
几位最高长,正围着一张地图,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好啊!打得好!”一位长用力地一挥手,“这一仗,把我们八路军的威风,彻底打了出来!也把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给打了出来!”
“是啊!”另一位长,指着地图上的正太路,感慨道,“过去,都是鬼子追着我们打。现在,轮到我们追着鬼子打了!这个转变,意义太重大了!”
“这其中,这个叫林默的同志,和他的星火兵工厂,居功至伟啊!”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地图上,那个代表着赵家峪的小点上。
“这个林默,不简单呐!他不仅是个技术人才,还是个战略人才!从炸机场,到这次百团大战的武器支持,每一步,都走在了鬼子的前面。”
“我建议,应该在《解放报》上,表一篇社论!”一位戴着眼镜的长,扶了扶镜框,提议道,“就叫——《论持久战与人民战争中的技术革新》!我们要告诉全华国,告诉全世界,鬼子不可战胜的神话,已经被我们八路军,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彻底打破了!”
“这个提议好!我同意!”
“我也同意!”
很快,一篇由最高长亲自撰写的文章,在岩安的报纸上表。
紧接着,这股舆论的风暴,迅传遍了全国。
“号外!号外!我八路军动百团大战,大破日寇!”
“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破灭!华北日寇遭毁灭性打击!”
无数学生、工人、市民,涌上街头,他们挥舞着旗帜,高喊着口号,庆祝着这场来之不易的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