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安还在继续翻那本账:“白萝卜三两银子一斤。原来我先前种的那一茬萝卜能值九十三两银子,这买卖划算,不如我把皇庄出的萝卜都卖给你们吧。”
说完停顿下,又不解地问:“嗯?难道我的皇庄不养鸡、不种萝卜,连这么普通的两样都还要在外头买?”
朱顺答道:“许是皇庄出产的鸡蛋与萝卜达不到供给陛下吃的标准。据奴看,尚食局的标准颇高。”
殿中监连忙颤着声回道:“陛下恕罪……臣实是不知……”
下一刻,一本册子被扔到他面前,封面上落着郑永的名。
姬安伸脚点一下:“看看。”
殿中监连忙打开看,却是越看手越抖——这本册子,是郑永核算过的内侍省这边的账。
为了防止采购人员贪污内库款项,物品采买是由殿中省与内侍省共同负责,分别计账,旨在两边相互监督。查账时不仅要对两边账目,再要再对各处皇庄上供的账。
只不过,久而久之,本该相互监督的两边就为贪钱而勾结,甚至全部门上下其手、沆瀣一气,一同掏皇帝的钱包。
王晦倒是没有参与其中。以前先帝身体还好的时候,王晦还能压得住下面。但当先帝身体变差,王晦肩上事情变多,又不想多生事端惹先帝不快,妥协之下,下面渐渐地越来越过分。
再到郑永接班,下面更是欺负他威信不足,又仗着姬安这种深宫长大的天子不知事,就肆无忌惮地变本加厉。郑永初时顾虑多,何况还牵扯殿中省,没敢立刻下手整治。
只是,所有人都没想到,姬安这个“深宫天子”心里跟明镜似的。
此时,姬安便冷声道:“尔等连殿中省的事都不知,那还要尔等何用?”
殿中省五人个个不干净,此时只能不断叩头请罪。
这帮人如今胆子这么大,都能写出“鸡蛋五贯一个”“白萝卜三贯一斤”的账,必是经年累月贪成了习惯。
姬安处置起来毫不手软,吩咐王晦:“让督察局查,凡涉事者,移交大理寺,抄没家产,和先前内库那边的人一同,全罚去干三年苦役。”
王晦应了是,见姬安挥手,便唤人进来将殿中省五人都拖出去,自己也行礼告退。
姬安喝过一杯茶,起身伸个懒腰,环视一圈担心自己生气伤身的内侍们,笑道:“走吧,打扰大司马去。”
*
上官钧在看书,听闻姬安过来,起身整整衣裳,迎出殿去。
正好见到姬安从白马上下来,一头乌亮的长发在空中划过,期间隐约闪过一道淡蓝色。
姬安站定,顺手撩一下头发,抬眼就见前方上官钧也散着发,不由得笑道:“大司马难道是今日赖了床,现在刚起。”
上官钧目光在姬安扎头发的丝绦上掠过,答非所问地回:“陛下似乎颇喜欢那条丝绦。”
姬安一边往殿内走,一边随口说:“的确挺好使。我那里没这么细的,你这条先借我用几日,等尚服局辫出新的来,我再还你。”
上官钧淡声回:“陛下喜欢,留着自用便是,不过是条旧物。”
两人入殿坐定,姬安吃着小厮们端上来的小食,没卖关子,直接跟上官钧说了要处理殿中省和内侍省的事。
上官钧一听便猜到:“陛下又想来找我借人?”
长年累月的弊端,姬安想连根拔起,这一番动静必然大。可殿中省负责天子衣食住行,却是一天都不能没人干活。姬安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人填补,可不就把主意打到上官钧头上。
不过,姬安的脸皮比上官钧想象的还要厚一些。
姬安冲他一笑:“不是借人,我想管大司马要人。”
上官钧抬眼回视,扬扬眉。
姬安忽悠他:“你看,你住在宫里,那把你的人放进殿中省,不更方便吗?”
上官钧:“怕是只方便了陛下吧。”
姬安:“进了殿中省,他们的薪俸就是我掏。顺便方便一下,我难道不应该。”
上官钧:“人我还养得起,不需要陛下替我养。进了殿中省,不是我的人,我用起来可就没名没份了。”
姬安:“我给你下一道特诏就好了嘛。再说了,你府里出来的人,他们难道还敢不听你的话。”
上官钧眯起眼打量下姬安,才道:“陛下要多少人。”
姬安:“还要看这次会清出多少人,不过你要是乐意,多给一些也无妨。主要是,我想要黄义,让他和郑永一同担任殿中少监。”
殿中省和朝廷官员不同,职能就是服务天子,虽说用士人的时候多,但用内侍亦无不可。
上官钧:“殿中监呢?”
姬安:“先空缺着吧,我目前没有合适的人选。你若有,也可以推荐给我。”
上官钧想了想,又问:“那我们两边的账,陛下打算如何分。”
姬安:“人工都算我的,原料分两本账,各人用的算各人。若是有算不清的,例如我们一同用膳,那就平分。”
上官钧唇角微微勾起一些:“我还当陛下会豪气地直接养了我。”
姬安笑着回他:“你若愿意,我倒不会吝惜钱财。只是担心倾尽家产,也养不起大司马这么精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