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国际风筝节主会场设在西子湾沙滩。清晨六点,许明远和蓝思远就开始组装"归鸿"。晨光中,纳米纤维制成的风筝面泛着珍珠般的光泽,骨架采用蓝思远带来的台湾特有轻木,重量比传统材料轻了三分之一。
"这弧度"蓝思远抚过风筝的翼型曲线,"和舅舅信里画的一模一样。"
许明远调整着牵引绳的连接点:"养父笔记上说,这种结构在逆风中反而能获得更大升力。"他指向设计图上那个小小的"h"标记,"他们四十年前就想到用这种空气动力学原理。"
小满蹲在旁边沙地上,用树枝画着奇怪的图案。"爸爸,星星爷爷说今天会有大风。"她突然抬头,眼睛在晨光中异常明亮,"他说要小心小心断线。"
许明远手上一顿。天气预报确实显示午后风力可能增强,但小满不可能看懂气象数据。自从来到台湾,女儿这些莫名的"预感"越来越频繁。
会场很快热闹起来。来自十几个国家的风筝爱好者陆续进场,五彩缤纷的飞行物渐次升空。当"归鸿"展开时,周围立刻聚拢了一圈围观者。
"这设计太独特了!"一个美国选手惊叹道,"像是传统中国风筝和现代滑翔翼的完美结合。"
蓝思远骄傲地介绍:"这是我舅舅和表弟养父共同设计的,他们研究了一辈子。"
许明远注意到不远处有位白老者一直盯着"归鸿",眼神异常专注。老者穿着朴素的灰色衬衫,胸前别着"评委"的胸牌。
试飞开始。许明远逆着海风助跑,蓝思远同时释放牵引绳。"归鸿"如真正的鸿雁般腾空而起,在湛蓝的天幕上划出优雅的弧线。不同于其他风筝需要不断拉扯控制,"归鸿"似乎能自主寻找最佳气流,稳稳悬在百米高空。
围观者出阵阵赞叹。评委席上的白老者突然站起身,快步走向他们。
"这风筝"老者声音颤抖,"是蓝志远和许建国的设计?"
许明远惊讶地点头:"您认识我父亲和养父?"
"我是陈志鸿,台大航空工程系退休教授。"老者掏出一张泛黄的名片,"年,我们在甘肃同一个研究所有过短暂共事。"
蓝思远手中的线轴差点掉落:"您就是母亲提过的陈叔叔?她说您帮忙转交过信件!"
陈教授眼中泛起泪光:"雅芬还好吗?当年她冒险帮我带家书回大陆,我一直"
"姑姑去年过世了。"蓝思远轻声说。
海风突然变大,许明远感到手中的牵引绳剧烈震动。陈教授急切地说:"归鸿不只是风筝,它承载着更重要的"
一声脆响打断了他的话。牵引绳突然断裂,"归鸿"如脱缰野马般向海洋方向飘去。
"不!"许明远徒劳地追了几步。风筝很快变成一个小黑点,消失在海天交界处。
陈教授脸色大变:"必须找回来!那风筝上有"他猛地刹住话头,警惕地看了看周围。
小满却异常平静。她扯了扯许明远的衣角:"爸爸,风筝在等我们。它落在有红色石头的地方,下面还压着个铁盒子。"
"你怎么知道?"许明远蹲下身。
小满眨眨眼:"星星爷爷告诉我的。他说说那是他和许爷爷年轻时藏的东西。"
陈教授闻言一震,急忙拉住许明远:"你女儿她是不是经常能看到或听到些特别的东西?"
没等回答,蓝思远已经找来一辆观光车:"西子湾北面确实有片红岩区,我们快去!"
二十分钟后,他们在偏僻的海岬找到了"归鸿"。风筝完好无损地卡在两块红褐色礁石之间,下方确实压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与高雄家里现的那个几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