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慧娘的男人又要走了,慧娘准备了两袋子吃的,一袋给她男人,另一袋给她儿子。
她儿子十岁,在子凉县的书院求学,花了不少钱通了不少关系才弄进去的,慧娘两夫妻不识字,却是少部分农户中有远见的人。
他们认为人有了学识就不一样,不说高中状元,做个教书先生也成,也不用像他们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做着苦力活。他们自己苦点没关系,可有盼头。
她愿意做,也开心做,她儿子聪明,老得夫子夸赞,说日后必成大器。
公孙九官让嬷嬷塞了一两银子给慧娘,虽说她们也不富裕,拢共身上也没几两,可这家人对她实在是好,救她于鬼门关,这点钱算不得什么。
“嬷嬷,这些钱我日后还你。真难过,没把那箱东西扛走。”
哎,当初逃出来时就该把那箱贵妃娘娘准备的饰一同带走,这时也就不用为钱愁了,不知道剩下的这点,够不够她们回上京。
“小姐莫要难过,当时那样危险,要是跑到后面拿这些东西,怕就逃不走了。”
刘嬷嬷看着眼前自家小姐,当真还是一个小孩子心性。
这样的年纪,不该承受那些伤害,她想,一定是老天也看不过去,所以才安排那一场劫难,让她躲了过去。
老话说得好,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她的小姐,日后定是大富大贵!
这边,令篱突出重围后,打算与王妃会合。岂料底下的人说当时被蛮人缠住,王妃带着两个婢女坐船逃走了。
王妃找不到,别说回去复命,小命都难保!当下就带着一队人马顺河寻找。
慧娘又留着公孙九官多待了一天,看着她身体恢复的不错,精神也挺好,才放她走。
本想在最的时候看看她长什么样子,可见公孙九官很是为难,也没有强求,女子爱美天下尽然,要是自己长的那样,怕也是不想让人看见,她懂。
公孙九官她们来时乘坐的船当时没有绑在岸边,如今已不知飘到哪里去了。
慧娘说船夫也不怎么来,因为她们很少坐船出去,怕花钱。
她们都是走山路,这里离子凉县也就十公里路程,虽说偏僻,但也没什么危险,走走就到了。
公孙九官拜别慧娘,三人就向山路而去。
乔装打扮了一番,穿着粗布衣服,在路上三人脸上还抹了泥灰,妥妥的难民三个。
她们打算到了子凉县以后就分道扬镳,刘嬷嬷跟绿秀回上京城,她就去北境,寻个无人的地方,换个身份,隐姓埋名过日子。
殊不知她们刚走没多久,慧娘家就来了一群官兵,正是令篱。
描述的样子跟公孙九官三人如出一辙。慧娘从未出过远门,乍一见这些官兵,个个一副不好惹的样子,怕给公孙九官带去麻烦,摇着头说没看到。
看着官兵行了水路,慧娘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望着山路的方向,默默在心里祈祷她们一路平安。
因为是山路,公孙九官三人不敢在路上耽搁,慧娘给她们准备的吃食也仅是匆匆咬几口就又出了。
越靠近子凉县,路上慢慢就遇到更多的人,大部分都是逃难的流民。
拖家带口,面黄肌瘦,精神萎靡,有些遭不住饿了,看见别人有点吃的就上去抢,大家都不多,急红了眼,打的满身伤痕是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