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人在流放地能安然无恙十几年,绝对不可能是靠他们自己,那就只能是周氏源源不断地往流放地送银子,供他们上下打点。
十几年下来,这可是一大笔不菲的金银。
宋十鸢眸光流转,朝纤云问道:“府上的中馈是母亲在管吗?账房的开支可都存留着?”
纤云点点头:“一直都是夫人在管,账本也全都留着,搁在库房里。”
宋十鸢心下有了主意,暂时按下不提。
待到谢桐忙完,回到碧梧院一同用过晚饭,宋十鸢将想要动用私房和查看府上账册的想法都说了出来。
谢桐一口答应下,说道:“你的私房钱自是你想怎么用便怎么用,从前你不懂这些,娘才让纤云帮你管着,如今是该教你如何看账务了。”
“至于府上的账册……”谢桐话音一转,“鸢儿你不认识字也不会写字,如何能看得懂账目?”
宋十鸢:“……”
她忘了不识字这回事了。
好在一旁的怜双兴奋道:“夫人,咱们姑娘聪慧着呢!”
她从矮桌下的抽屉中拿出一沓昨日宋十鸢描摹的大字给谢桐看,“这都是昨日姑娘写的,纤云只是给姑娘念上一遍,姑娘就会认了,昨儿半晌的功夫姑娘就认了百十来个字,还会写了!”
谢桐闻言面露讶然之色,接过那一沓纸张细细看了起来,面露欣喜之色:“鸢儿竟这般聪颖,这些字你可还都会写?”
宋十鸢抿唇点点头。
谢桐当即叫纤云准备笔墨纸砚,在矮桌上铺展开纸张,研墨,让宋十鸢写给她看。
想尽快看到府里账本的宋十鸢没有藏拙,将昨日认过的那些字挑拣了几十个写了出来,又读了一遍。
见女儿虽笔迹拙嫩,但并未认错、写错一个字,谢桐满脸惊喜:“我女异才,竟有这般过目不忘的天资,当年你大哥刚启蒙时,两日才认得五个字,写字更要多费上些时日,你竟比你大哥还要聪慧。”
欣喜过后,谢桐又有些喜忧参半,都道慧极必伤,她只求女儿能似常人一般平安康健,无病无灾。
宋十鸢看出她的忧色,轻声道:“娘,就像你说的这是我苦尽甘来的福报。何况我痴傻十多年,心智如今已经是大人,学起字来自然要比稚子孩童要快一些,并非是天资过人。”
谢桐被她开解后,也觉得有些道理,脸上的忧虑散去不少,但还是叮嘱怜双和纤云不可将此事传扬出去,以免被人大肆宣扬,招致祸患。
因着明日法事还要继续,想着女儿还要在高台上枯坐几个时辰,谢桐没在宋十鸢房里多留,嘱咐她早些歇息,就回了自己房里。
谢桐走后,宋十鸢见砚台里还有不少墨汁,她就找出字帖,让纤云继续教她认字写字,半个时辰过去,竟又写了百十来个字。
见她认字写字的时间加快了,纤云和怜双又是好一番夸赞。
宋十鸢里子到底活过一世,听着她们的夸赞颇有些难为情,红了半边脸,放下笔说:“打水沐浴梳洗吧。”
怜双去叫灶房送热水,纤云则将矮桌上的文房四宝全都收了起来,把宋十鸢写的字又收在了抽屉里。
沐浴的时候,宋十鸢不大喜欢让人伺候,只让纤云和怜双也自去梳洗,两人商量后留下一人在房内候着,另一人先回倒座房梳洗。
沐浴完,换上寝衣后,在房内候着的纤云拿了巾帕给宋十鸢擦拭湿发,将火盆搁在床头边远远地烘烤着。
宋十鸢百无聊赖地趴在床边,想起魏怜那莫名的敌意,她出声道:“今日我瞧着魏二姑娘与魏大姑娘颇为不和,她们不是一母所出的嫡亲姐妹吗?为何会这般?”
纤云撩动着她的湿发,道:“小姐有所不知,魏家大姑娘和二姑娘并非一母所出,东陵侯前头还有一位妻子,娶的是江南的一位商户女,这魏大姑娘便是那位商户出身的侯夫人所出,那位侯夫人后面又怀了身子,不想生产时血崩而亡,孩子也没能保住。”
宋十鸢想到古代落后的医疗条件,女子生产无异于鬼门关走一遭,她道:“竟是如此,那今日这位魏夫人?”
纤云为她解惑道:“今儿这位魏夫人是东陵侯后来娶的继室,户部一个员外郎家的女儿,说起这个,前面那位侯夫人去世不过半年,东陵侯就迎娶了后头这位魏夫人,可见男子大多薄情。”
宋十鸢见她这么愤懑,显然是想到了宋怀壁辜负了母亲,见纤云不过十八九岁,也快到了说亲的年纪,她道:“天下男子并非皆如此,只是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何况西京尽揽天下权势,权利富贵迷人眼,深情才显得不堪许。”
“不过总会有好的男子,就像我舅舅,外祖父,还有战场上保家卫国的很多士兵,他们替大景戍边,将生死置之度外,岂能不算是大好男儿?”
纤云闻言笑了,赞同道:“自然是的。”
宋十鸢摸了摸半干的长发,闲话道:“所以啊,日后你和怜双婚嫁可一定要擦亮眼睛,挑选一个本身就很好的人做夫婿,如果他本就是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忠诚而又良善的人,那么他的人品和道德会约束他,不做让妻子伤心的事情。”
“我不打算嫁人,想这辈子都服侍姑娘。”纤云脸微微一红,听她说的头头是道,竟比内宅那些为人妻为人母的妇人还要看得清楚,她由衷感慨道:“姑娘日后定会找到一个很好的夫君。”
“靠夫君不如靠自己。”宋十鸢随口道,“女子只有自立自足,能与对方比肩而立、势均力敌,才能走得长远。”
院中将这些话尽皆入耳的裴岐野,凤眸中划过一抹深思,收回了叩门的手指,悄无声息地离开了。
一夜好眠,翌日又是难得的好天气,用过朝食后,碧梧院的祈福法事再次开始,宋十鸢又上了高台,坐在了智大师对面的蒲团上听他诵经。
第三日过去,法事终于结束,魏家二姑娘魏怜上了高台,了智大师拿出了供奉着功德幡幢的六环锡杖要行批命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