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匹事件,由贵妃主导,赵夫人推波助澜。
先由着其他夫人们给愉妃敬酒,让她微醉放松警惕。
赵夫人看时机到了便要看礼物。
到时若愉妃注意不到那匹料子,赵夫人也会提醒。
再来几个煽风点火的,由不得愉妃不上当。
最重要的是这页礼笺——
当时跟本没放在那匹布上。
它在贵妃的袖口中藏得好好的。
是后来乱起来才扔到了地上。
“侮辱戍边将士,践踏边疆人民心意”,这个罪名一旦落实,不打她个丧心病狂才怪。
元心讨厌的是愉妃,老十三本是可有可无。
可他后来出言无状,嘲讽她的儿子,这是在曹元心心头捅刀子。
她连皇上都不耐烦巴结那么多,哪里把这小崽子放眼里?
不过老十三有句话给她提了醒,小崽子真当了太子,皇上哪天不在,她的尊荣的确就握在这小崽子手里。
要不是他提醒,倒忘了。
沈氏是个有眼力见的,常到长乐殿请安,头先并不多说话。
后来她父亲给远在边关的李嘉送了一大批防暑防瘴的药品。
说是私自出钱慰问劳苦边疆战士,为边疆安宁出份力。
李嘉来信提到此事,贵妃才开了长乐殿的门,与沈氏越走越近。
老十四胆小老实,好在踏实,怎么看都比老十三顺眼。
本来不想掺和小皇子们的争斗,现在看来,这个“谗言”还是要进一进。
皇上并没在登仙台,而在御书房看折子。
凤药在一旁的小台子上写字,身边的折子足有尺来高。
她抬眼,眼底红,起身向贵妃行礼先退出书房。
贵妃给李瑕请安。
皇上眼神少见的清明,抬头问,“你怎么来了?这会儿不是正乐着的吗?”
乐曲之音飘到这里,几不可闻,贵妃行过礼,将那布匹献上。
“李嘉到了南疆带人教南疆人民和暹罗人改种育棉,养蚕抽丝,纺棉织布,这匹布是咱们大周与暹罗人民一起织就,向征两国人民交好,故而送入京师。”
她将那信笺递上,又送上李嘉写的信。
信上说这是件小事,说给母亲知道,让母亲放心他在边疆的生活。
父皇那边,不提也没关系,又不是什么大功,都是些小事。
李嘉说自己无用,只会在这些小事上下功夫。
而实际上,他的口碑在当地众人称道,都说他心系百姓,是仁德将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李嘉很低调,百姓并不知道他是皇上的儿子,只以为是普通将军。
那边官员来信盛赞过李嘉。
徐棠身为现在的王太后已代表暹罗向大周称臣,时常与皇帝通信,也说过李嘉所作所为。
皇帝心中很清楚,自己这个儿子心细踏实,并不像从前在京时那样浪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