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咦?那是塑胶花大王去年买下的地皮。
可能因为塑胶花生意兴旺,没有受到房地产崩盘的影响,资金雄厚,塑胶花大王选择了继续施工。”
刘志远闻言若有所思。
原来是李半城的项目啊!
前世便听闻,1958年,从塑胶花中赚到钱的李半城,在北角兴建了人生中第一幢工业大厦,渐渐由生产塑胶花转入房地产业。
只是没想到,李半城的工业大厦,正好位于自己的第一项产业旁。
办完交接手续,刘志远目送James离开。
制药厂的相关手续审批,James帮忙给解决了。
但现在的工厂只是一个空架子,刘志远决定先召集人手。
去哪召集呢?
自然是回家招聘。
刘志远与其他穿越者最大的不同,他在这世间并不是孤单一人,他还有宗族作为靠山。
刘氏宗族祖籍淮河畔的一个小镇,宗族还算兴旺发达。
结果在19世纪中期,遇到了太平天国起义,宗族损失惨重。
宗族的一些族老,也由此意识到乱世将至。
于是,早早便选中了香江作为宗族的退路之一,派遣部分子弟前往香江定居。
1908年,津浦铁路开工建设,原计划在凤阳临淮关修建淮河大桥,但因地质问题改址。
1911年5月,淮河铁路大桥竣工,珠城站正式设立。
作为津浦铁路南段的中点站,珠城成为南北交通枢纽,旅客在此中转住宿,逐步从渔村发展为皖北重镇。
刘氏宗族因为族田就在附近,恰好赶上了这次机遇,从中赚取源源不断的财富。
与此同时,宗族也由此见识到了洋人的跋扈。
于是,经过宗族会议,选择了香江的新界,并在此购买了大批土地,迁徙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建立村庄。
战争期间,刘家在珠城的子弟十不存一。活着的四处逃窜,其中便包括刘志远的父母。
刘志远之所以前往香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父母一直与香江的宗族保持联系,他可以得到宗族的支持。
随着出租车的行驶,刘志远逐渐靠近宗族在新界的驻地——八乡。
现在的新界还是一片的荒凉,没有公路,只有乡间土路。
在一个岔路口,司机停下车。
“先生,我们应该走哪条路?”
刘志远拿出自己最后收到的信件,抽出其中有些潦草的地图。
“东边这条。”
如此这般,下午3点,刘志远才进入八乡北侧的一个小村庄。
付完车费,他抬头望去,村庄的环境比一路上看到的场景要好多了。。
东南方向不远处,便是香江的最高峰大帽山,海拔957米。北侧是香江后世知名新市镇之一的粉岭。
而刘家所建立的村庄,正好位于海拔572米的鸡公岭和海拔566米的大刀屻之间。
在刘志远没有注意到的地方,十几个四五岁的顽童,原本正在村头的大树下玩耍。
当出租车停下的那一刻,这些顽童立马提高了警惕,甚至还有一人进村叫大人。
“有外人进村了,有外人进村了。”
刘志远光顾着欣赏周围的环境和抒发感慨,当他低头看向村头时,已经有十五六个大人跑来。
刘志远自从出生后,一直待在首都,只在寄来的信件里见过祖父母的照片。
至于其他人,他一个人都不认识。
因此,面对围上来的族人,刘志远只能尴尬地大喊道:
“请问诸位,这里是珠城刘家所建立的村庄吗?”
人群后面走出一位六七十岁的老者,看周围人的样子,老人的地位似乎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