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要干这塘,依着村中传统,一向是老把式做安排,年轻人跟着干。
毕竟,在哪里的月堤设月口,挖多深,角度如何,引出的湖水走哪里入河,都得结合池塘情况现场决策。若是碰着没甚经验的人,稍不注意,整塘决口,这一塘鱼儿都得跑掉。
胡水生在湖区生活几十年,干塘这事,也做了几十个轮回,自是早已轻车熟路。
早在孙女出门时他便提着耙刀锄头与竹网朝自家鱼塘而去。
将竹篱笆上的锁打开,胡水生观察四周後,一人便开始挥锄开挖。
他得先将引水沟渠挖出,再连通鱼塘的出水口。
这会天还不甚亮,等天亮了他再放水,那时候天亮看得清些,不然,就算只跑掉一条鱼儿,他都得心疼。
等平安他们提着家夥匆匆赶到时,鱼塘里的水早已被放了大半,爷爷这会正挽起裤腿,两脚深陷泥中,杵着锄头观察决水口。
阳光下,鱼塘的水顺着竹网淅淅沥沥朝外边的引水沟流,晃动的清波被太阳一照,愈发晃人眼。
看爷爷半晌未曾动作,平安赶忙推了推木头。
“爷爷,我来。”木头上道地喊了声。
活都干完大半,胡水生哪还会让他干。
但他转念一想,若是要他去摸藕,他怕是更不会,于是他点点头,回道:“你在这看着口子,别决口让鱼跑了。”说罢,他朝前慢慢挪了几步,“安安,你把抓鱼的桶递给我。”
池塘里走路不比陆路,需得下盘稳当,小心再谨慎。这些塘都是多年老塘,里面的淤泥若是没常清理,深度怕是能淹没成人。村里时常发生挖藕陷在塘里出不来的事故,若非人多,怕也得折掉几个劳力。
平安早已摩拳擦掌,只待大干一场。
当下便拎着几个桶开始趟水。
胡水生看她提着桶就要往水里走,赶忙挥手:“你这孩子,快上去。天凉水寒,早跟你说了莫要下来。”
木头闻言,也赶忙劝说:“这水还是有些凉,娘子上去歇着。”
今天是个难得的晴日,选在今日干塘的人家挺多,四周人声很是嘈杂,不时有吆喝声,呼喊声和谈笑声透过竹篱笆传来。
爷爷与木头声音不大不小,充斥在这些人声中算不得突兀,但仍旧被旁边塘的人家听见。
“哟,这郎君晓得心疼人,胡老爹,你就让你家孙女回去做饭得了。”
有大婶叹道:“咱们命苦,大冬天还得下水干这苦活,嫁的祸害不心疼人不说,连句好话也舍不得说。”
“你这婆娘,好端端的提自家干什麽?”那人见自家娘子阴阳,当下也不满她在人前煞他面子。
那大婶瞪他一眼,俨然是觉得此人无可救药:“你看看你看看。”
看旁边夫妻俩因这件小事争论不休,平安只是噤声不语,一擡眸,却与木头清洌洌的眼神对上,两人抿唇相视一笑。
平安自幼生长在湖区,哪个湖区长大的孩子看见水不想去踩,看见鱼不想去摸。更何况,这挖藕之活十分费劲,她不多干点,爷爷和木头腰都得累断。
“没事,不凉。”平安试了试水温,刚碰水有点刺激,可在水里待久了,比外面还要暖和几分。幸好今天太阳大,人也没那麽受罪。
鱼塘里面淤泥又软又深,刚踏入其中,泥水很快便吞噬过她的膝盖,平安小心地调整好身体平衡,这才试探性地在塘中挪动起来。
池塘的水洼处不时出现银白鱼肚在浅泥水中翻滚,肥养一年,看来大鱼还不少。
平安杀鱼多年,抓起鱼来自是不会手软,她瞄准目标,一手一条,几无失手。
不多时,身边的木桶便被盛满。
“来,爷爷。”平安捏住一条大草鱼往桶里送。她正愁最近草鱼不张口难捕捞,这肥草鱼做腊鱼很是受欢迎,放档口不愁销路。
胡水生无奈,只得将桶递去。
待塘中的桶盛满,平安便上岸拿起扁担。
木头见状,忙唤道:“娘子,我带回去,你先歇歇。”
“也好。”这一来一回的时间,她可以摸出好几根藕来了。
塘里的水这会也放得差不多,平安看着在浅水窝里蹦跶的鱼儿,估摸着再回家送上两趟便大差不离,他们还得留些小鱼来年继续养着,自然不能做杀鸡取卵之事。
看爷爷早已撸起袖子弯腰摸藕,平安也走到池塘一角开始摸索。
要挖这藕,既需力气,又需巧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