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氏说得遮遮掩掩,好在潘妤那日已经听阿娘说过此事,知道潘妤不是想跟公主结交,而是看上了宁平王,但宁平王却好似更看重出身,对潘娆并不搭理。
“我倒不知公主有门户之见,按理说,娆妹妹是相府千金,不该受此冷遇才对。”潘妤看向潘娆,潘娆立刻起身:
“说到底,不过因为我是庶出,公主或许没有门户之见,可架不住她身边有人进谗言,娘娘心胸大度,全然看在往昔情分上,帮一帮妹妹吧。”
潘娆绝口不提之前为了玉玺欺负过潘妤之事,竟打起了感情牌。
潘妤耐着性子问:“你们想我如何帮?”
潘娆见她不曾拒绝,面露喜色,却不知如何开口,于是请陈氏帮她说:
“你是皇後,不管是公主还是王爷,都要听你这个嫂子的,不若你就给你妹妹下道懿旨,擡一擡她的身份,只要身份上去了,相信凭娆儿的资质,定能博得公主欢心。”
陈氏想要的当然不止这些,但如今潘妤还不受掌控,要求提得过高会弄巧成拙,陈氏才退而求其次,让潘妤下旨擡高潘娆的身份。
潘妤闻言,垂目思虑,片刻後才迟迟说道:
“一道旨意又如何能真正擡高娆妹妹的身份,太夫人与平姨娘难道就没想过一劳永逸的解决此事吗?”
陈氏与平氏不解对望:“何谓一劳永逸?请娘娘明示。”
潘妤起身踱步,边走边说:
“我下旨或许能管上几日,但人心中的成见岂是一道旨意能抹平的?不若太夫人回去,请父亲出马,将平姨娘扶为正妻,如此一来,不管是娆妹妹还是旸弟,不就是名正言顺的嫡出身份了吗?”
语毕,殿中一阵近乎诡异的安静。
潘妤也不急,慢悠悠的回到凤座之上,等她们回过神来。
“扶……扶……扶为丶正妻?”
平氏花了好长时间,才找回自己的声音,因为太过欣喜,而忍不住有些颤抖:“娘娘……竟允许此事?”
潘妤说:
“唉,说实话,从前因为我母亲,我对平姨娘诸多不满。但如今,我母亲已与父亲义绝离家,往事已矣,父亲正妻之位空缺,若不扶正平姨娘,将来父亲或许也会另找填房,若遇上个凶悍跋扈的……”
平氏忍下狂喜,向陈氏看去,只见陈氏仍在发愣,似乎还在消化潘妤所言之事。
对呀!
她怎麽没想到这治标又治本的法子?
从前只一心想让平氏的两个孩子记入崔氏名下,如今崔氏不在了,何不让远儿学学他父亲,将平氏扶正,一切就都迎刃而解了。
平氏做了正妻,两个孩子成了嫡子,远儿一直以来的愿望就达成了。
想到此处,陈氏猛地起身,哪里还有半点腰疼之相:
“娘娘所言有理,但你真的愿意让你父亲扶正平氏?”
潘妤点头:“自然。平姨娘到底是看着我长大的,若父亲身边换了旁人,我心里还真没底。”
陈氏是平氏的姨母,在儿子娶崔氏之前,她就想让平氏做她的儿媳妇,後来崔氏横插一脚,她看重的儿媳,一下从正妻变成妾室,对此陈氏始终视为遗憾。
看来崔氏离府,还是有点好处的。
得了潘妤的好法子,陈氏也坐不住了,连旨意都不讨,直接带着平氏与潘娆回府筹划扶正之事了。
她们离开後,兰乔嬷嬷才从内殿走出,在殿门口站了一会儿,等那行人走远後,才来到悠闲喝茶的潘妤身前,无奈问道:
“娘娘,您可真是好心。潘家那般狼心狗肺的对待夫人,您非但不帮夫人解气,还上赶着给他们出谋划策,真真是……唉……”
潘妤但笑不语,重新倒了杯茶,对兰乔嬷嬷招手。
把茶杯递到兰乔嬷嬷手上:
“嬷嬷,你觉得潘远山会扶正平姨娘吗?”
兰乔嬷嬷被问得愣住了,想了想说:
“平氏跟了你父亲二十多年,感情甚笃,又有两个子女在,应该会的吧。”
潘妤却说:
“这个问题我也问过我阿娘。你猜我阿娘的答案是什麽?”
不等兰乔嬷嬷发问,潘妤兀自回答:
“我阿娘说,潘远山是个攀权夺利真小人,他绝不可能扶正毫无背景的平氏。”
兰乔嬷嬷把这番话仔细想了想,吸了一口凉气:
“嘶……还别说……”
若是娘娘提了个‘好主意’,最终潘远山却不愿意,那陈氏丶平氏和她的两个子女,接下来会恨的是谁?
潘妤看似‘好意’,实则给潘远山挖了个不得不跳的大坑。
他若出乎意料的同意了,那他将会拥有一个毫无背景的继妻;
若是他不同意,那他的母亲丶妾室和两个孩子都会对他心生不满。
他怎麽选,都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