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潘妤掌管後宫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裁员。
一万两千人,至少得裁去八丶九千。
“能做到宫内女官的,大多背後都与世家有所牵连,她们在宫里深耕多年,早就自成势力,若是辞了这个,留下那个,只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让宫内人心动荡。”
兰乔嬷嬷觉得潘妤提出的裁员方式太暴力了。
而潘妤要的就是暴力,而且此时正是暴力的最佳时机。
毕竟改朝换代了,谁都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此时哪怕潘妤把宫里所有人都赶走,也有正当理由。
但是六局二十四司不能停止运作,所以,得留下二丶三成人。
按照潘妤的估算,留下两成人,就足够运转宫中那些部门了,这还包括预存替补的人数在内呢。
但具体裁谁留谁却是个问题。
万一把干实事的裁了,留下一帮吃干饭的,那不就闹笑话了。
于是潘妤想了个法子,她让兰乔嬷嬷等放出皇後要大肆裁夺後宫的风声,说皇後要暗中布置任务,唯有完成的人才能留下,公平起见,这些任务没有明旨明令,全都靠长秋宫衆人的嘴说出去,任务涉及各局各司,各阶各层。
潘妤让长秋宫的人说的时候要故弄玄虚,遮遮掩掩,掐头去尾,只说一两句,就是要让人去猜丶去打听丶去琢磨丶去钻营……
而凡事有所动作的,都是潘妤要裁掉之人。
留下的那些,或许不是最能干的,但肯定是最没根基的。
因为没根基,所以消息不灵通,也就不会去做那些潘妤故意放出风的事情,也就没有动静,潘妤要的就是没根基丶没动静的人。
不会做事可以慢慢学,慢慢做。
但若仗着根基,为别人的眼线,表面上效忠主子,暗地里领两份丶三份,甚至四五份薪俸的人,潘妤一个都不想要。
在此期间,太後的长乐宫丶兰陵公主的玉麟宫丶寿昌公主的永庆宫,潘妤都暗中派人支援,以免後宫震荡时,对太後和公主的生活造成影响。
至于魏铎那边,在他登基那日就已经全部换上他自己的人了,所以潘妤没有多此一举。
後宫中,因为皇後的几道密令而暗潮汹涌丶无声沸腾,内宫之人为了留下来,使出浑身解数,穷尽人脉,终于打听出皇後‘真实’的意思,卯足了劲儿去干。
潘妤原本的计划是用一两个月的时间,让宫内之人现出原形,谁知没过多久,就有无数动静朝着长秋宫纷至沓来。
而长秋宫一味不语,只安静的传出一些‘任务’,日日不同样,仅仅过去十几天,前来打听闹出动静的的人就有六七千人,这些人传播速度越快,就说明他们之间的联系越深。
等到第二十日时,就鲜少有人来打听任务了,来的都是询问皇後娘娘何时有决断。
潘妤见该钓的大鱼差不多都钓了出来,人数大概有九千七百多,她执笔一挥,这些人尽数逐出宫外,永不再录用。
那些人在被逐出宫之前,甚至还在畅想着被皇後娘娘重用的未来,做着继续一家吃几家的美梦,旨意一下,犹如晴天霹雳,她们怎麽也想不到,逃过了宫变,却没逃过皇後的套路。
被逐出宫的这些人,不乏世家特意安插的眼线,她们突然被逐,除了微薄的月奉之外,什麽都没能带出宫,今後没了去路,只能去找世家做主。
对此京城世家们颇为震撼,谁能想到,一个二婚的皇後,居然敢这般大动干戈,将宫内八成的人赶走了,让那些花了大价钱在宫里埋入眼线的世家极为不满。
可皇宫他们又进不去,只能退而求其次,几家联合起来,找上了潘家门庭。
太夫人陈氏和二夫人安氏被迫接见了几家夫人,对她们的指责如哑巴吃黄连般有苦说不出。
只因此番被逐出宫的人里,与潘家有关联者最多。
送走了那些夫人,安氏无奈回身,对着太夫人陈氏抱怨:
“母亲,妤儿这回做得也太过分了,竟连自家都没顾及!赶人不打紧,好歹说一声啊。”
太夫人陈氏神情肃然,冷哼一声:
“哼,她这是翅膀硬了!以为当了皇後就能为所欲为,也不想想,若无潘家之势,她算个什麽东西?”
“可不是!新帝若非看重她的身份,又岂会要一个再嫁妇,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
安氏对潘妤本就不满,新仇旧恨加在一起,自然说不出什麽好话。
其实改朝换代时,宫里清洗一批人很正常,各家也都做了准备,但潘妤不声不响一下子赶走了八成人,却是谁都想不到的。
他们不是气潘妤赶人,而是气潘妤赶人之前,没有跟他们通个气。
但凡潘妤事先说一声,让世家们有个缓冲的时间,也好另外安排新的人入宫,这样既不伤新帝体面,又能继续与宫中有所关联。
明明是多方获利之事,却被潘家出的这个皇後给彻底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