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49章“殿下你真好!真好!”……
赵伯承继续抱着李妙妙往前面走,但起风了,夹杂着河水潮湿气息的晚风有些凉,赵伯承走了几步便又顿住脚步。
“是不是有点冷?”
李妙妙被迎面扑来的晚风凉了下,下意识往赵伯承的怀里躲了躲。
赵伯承察觉到这一细微,抱着李妙妙又开始往回走,“我们回去吧。”
李妙妙搂着赵伯承的脖子,虽然还没玩够,但还是点头说:“好吧。”
赵伯承继而抱着李妙妙返回军营。但李妙妙害羞让别人看到赵伯承抱她,临到军营门口就让赵伯承把她放下了。赵伯承原本是想把李妙妙直接抱回主帐,但他知道李妙妙脸皮薄,便依着李妙妙让她下来自己走。
两个人一走进军营便听到了一声爽朗的大笑,李妙妙寻声去看,然後就看到不远处的镇北侯拿着一封信,正对站在他面前报信的士兵说着什麽。
赵伯承握着李妙妙的小手往镇北侯的方向走过去,镇北侯一看到赵伯承,脸上的笑容就浓了。
镇北侯声音洪亮对赵伯承道:“殿下,是贺将军的捷报,韩卓败了!”
赵伯承并不意外这个结果。
韩卓只是酒囊饭袋之辈,要不是投胎技术好投到了韩家,他这辈子都不会有什麽作为。而贺将军骁勇,带兵平叛韩卓几乎没有战败的可能。
镇北侯把捷报恭敬呈给赵伯承。
赵伯承接过捷报一目十行,嘴角也微微扬起,“韩卓是被正君所擒。”
镇北侯笑着点头,“虎父无犬子,正君真是出息了。”
正君是贺云的字,贺云就是贺将军的长子,镇北侯与贺将军同岁,算是贺云的叔叔。如今贺云跟随贺将军挂帅出征一举擒获了反贼韩卓,镇北侯是从心底里为贺云感到高兴。
镇北侯道:“韩卓被擒,韩江倒是又跑了,这个韩江真是属兔的,轻易抓不着。我听探子来报,说韩江一路往北,准备投奔北川的李成献。”
北川的李成献也是齐国衆多大诸侯之一,韩卓在陵云十二州自立称帝的时候,李成献曾派了一小队骑兵去支援韩卓。但如今韩卓兵败,李成献便又赶紧向贺将军解释说那一队骑兵是他们自己偷偷跑出去的,跟他无关。但作为一方诸侯,从他的地盘上出兵,说他不知情鬼都不信。
赵伯承没言语。
镇北侯又道:“这个李成献也不是省油的灯,殿下,您看要不要上道折子奏请太後出兵北川?”
赵伯承言简意赅说没必要,“李成献不会真的收留韩江,不仅不会收留,还会为了表忠心而把韩江的人头送到京城。而如果我们这个时候奏请太後出兵北川,那李成献就真的跟韩江拧成一股绳了。”
镇北侯闻言点了点头,也觉得赵伯承说的有道理。
赵伯承又扫了眼手里的捷报,“正君这次立了大功,本王会奏请太後封正君为御林中郎将。”
镇北侯有些惊讶,但更多的还是为贺云感到高兴。
这时李妙妙被晚风吹得打了个喷嚏。
镇北侯一见这情况连忙对赵伯承道:“殿下快与王妃回帐中休息吧,晚上冷。”
赵伯承颔首,与镇北侯告别後,又握着李妙妙的小手往主帐的方向走去。
李妙妙跟着赵伯承走出一段路才好奇问赵伯承,“殿下,御林中郎将是个什麽官职?”
赵伯承轻声跟李妙妙科普,“御林就是皇宫的禁军,御林中郎将就是负责统领这些禁军的首领。”
李妙妙又问:“禁军是负责保护陛下和太後娘娘的护卫军吗?”
赵伯承嗯。
李妙妙这下明白镇北侯为何惊讶了,原来这个御林中郎将的职位真的很重要,毕竟是管理皇帝身边护卫军的领导,从某种程度上讲,几乎可以决定皇帝的生死。毕竟外面的诸侯若想造反还得一点一点打进京城,而皇帝身边的禁军直接就可以往皇帝的寝殿里面冲。
李妙妙道:“殿下,你很信任贺小将军。”
赵伯承不置可否。
李妙妙没来由又想到了惠宁公主,觉得如果当初惠宁公主能嫁给贺云的话好像也不错。
赵伯承见李妙妙一直没说话,又问道:“在想什麽?”
李妙妙没瞒着,实话实说,“我在想惠宁公主,总觉得贺小将军比礼部侍郎的公子更适合当驸马。”
当初在京城的时候楚王妃曾跟李妙妙八卦过,说惠宁公主压根儿就没看上礼部侍郎的公子,而且礼部侍郎的公子长相一般,身子骨也有点弱,总之就不是很好。
赵伯承一点也不关心谁更适合给惠宁公主当驸马,只就事论事:“惠宁公主没可能嫁给正君。”
贺云的父亲贺将军可是有实打实的军权,而且贺云优秀,将来继承父业,也是有实打实的军权,太後根本就不可能让惠宁公主嫁给一个有军权的驸马。
李妙妙当然也已经懂了这一层的政治含义,只不过她就是觉得有点可惜。
赵伯承握着李妙妙的小手,“别想这些了,明天後厨要去海城买菜,除了咸黎檬和糖葫芦还想吃什麽?想想让後厨一并帮你买回来。”
李妙妙抱着赵伯承的胳膊歪头笑,“殿下是把我当小馋猫了吗?”
赵伯承道:“你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