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抬头,扬声道:“进。”
“吱呀——”
大门敞开,醉颜和萧元君一前一后入内。
二人都换了应季的薄衣,此刻一个肩挎包袱,一个单手提剑。
进了门,醉颜十分有眼力见地放缓了脚步,让萧元君走在前。
后者阔步生风,几步走到纪宁跟前,柔声问道:“可收拾好了?”
纪宁舔了舔干白的唇,堪堪起身,“好了,可以出发了。”
萧元君上下打量他,见他穿的还是春季的里衣,皱眉道:“怎么不换件薄点的衣裳?”
纪宁发着愣,脱口到:“忘记换了,待下船后再换罢。”
萧元君觑一眼他身后床榻上散着的一堆旧衣,默了一息,转而无事道:
“另有一事需同你商议。醉颜手伤未愈,不便贴身护着你,此行上岸后,由我跟在你身边如何?”
闻言,纪宁看向醉颜,后者吊着胳膊倚在门口,一副悉听尊便,任凭差遣的模样。
看样子,二人应当是已经商议好了。
尽管对阿醉能如此配合萧元君感到惊奇,但一想到吴县过后便是南地,路途凶险未知,萧元君贴身跟在自己身边,他倒也能安心些。
想了想,纪宁应道:“没问题。”
第74章难缠
待天色再亮些,纪宁几人方才动身下船。
船外斜雨蒙蒙,萧元君撑着伞,同纪宁并肩走出船舱。
二人上岸,一眼便瞧见了带着人马等在渡口的吴县县令。
纪宁偏头提醒:“此人是县令郝昌明。”
萧元君默声点头,目光落到眼前这位圆脸肥腮的中年男人身上,并未有太多印象。
对面郝昌明见着了人,一脸殷勤地跑上前迎接,“吴县县令郝昌明,见过右相大人。”
他捧手作揖,满面堆笑。
纪宁从前和他打过交道,对他留有印象,他随口应和一句,“县令久等。”
郝昌明笑着直起腰,一双含着精明的眼睛朝萧元君瞟了一眼,随即看回纪宁道:
“大人一路远途多有劳累,属下已安排好住处,还请大人移步。”
走了一月有余的水路,随行的兵卒都已疲乏不堪,纪宁原就有意就地休憩一晚,他客气道:“多谢县令。”
见他点了头,郝昌明转头命随从牵来马车,一路恭恭敬敬引着二人上车。
队伍浩浩汤汤朝住处赶去,行至半路,坐在窗侧的萧元君揭开窗帘,只见外面街道空无一人,十足的冷清。
虽说此时时辰尚早,可断不会连一个人都见不到。他噙着疑问看向纪宁,后者心领神会,转头问起郝昌明。
“郝县令,本县街上怎一个人都没有?”
郝昌明低眉,似有难言之隐般支吾道:“本县向来人少,之前为了修河道,去了半数人,后面北上,又跑了大半,现在看着是少了些。不过……”
他转而换上笑颜,“朝廷派大人您下来,自是相信您是清白的,本县人虽少,但一定竭力配合大人查案。”
纪宁不语,对他口中“竭力配合”四字不置可否。
为方便明日赶路,郝昌明此次安排的住所是靠近官道的驿站。驿站地处城东角,四周草木环绕,方圆三里除了一家茶舍,别无其它。
到了地方,郝昌明忙前忙后打点上下,又是嘱咐掌柜,又是安排早膳,可谓事无巨细,极尽用心。
纪宁将他的殷勤看在眼里,却并不领情。
一通忙碌结束,郝昌明本想留下陪同用膳,被纪宁两句话打发了走。
人前脚走,后脚萧元君关上门,若有所思地看向饭桌前的纪宁。
他上前,一面端碗盛粥,一面问道:“你不喜此人。”
纪宁回神,眉间隐有愁色,“我的确不喜。此人胸无点墨,只擅阿谀奉承,靠母家势力在南王手下谋得此职,但因性子懦弱贪生怕死,一直不得重用。他本不成威胁。”
萧元君察觉他的话外之意,“你看出什么了?”
纪宁环视四周,打量着眼前的客栈,沉声道:“前世这个时候,他安排的落脚地不是此处。”
萧元君盛粥的手顿了顿,随即,他将粥碗放到纪宁面前,了无大事的语气,
“南王有高人相助,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有变动也正常。”
道理的确是这个道理,但来自敌人的变动,总叫人心有不安。
纪宁喟叹,“今夜还是小心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