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想爹娘了。”赵秋老实说:“隔着书信,所说都是月余前的事,要是生了病,或者有点什么事,信到手里时,要么好了要么重了。”
姜宁一怔,一时不知道怎么劝解。
他和卫长昀之所以能这么果断地搬家,是因为每一次他们都是举家一起,没什么牵挂。
哪怕是顾苗和沈明尧,情况也跟他们不同。
有功名在身,一家四口都在,顾家二老接过来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秋哥儿,你要是想家的话,要不要过年回去一趟?”
姜宁只愣了一会儿,就在琢磨起了解决办法,“等子书考完试,走水路再转马车,时间正好能赶上过年。”
赵秋啊了声,完全没想过这个,“可是这样不就得一个多月了。”
“这有什么的,一个多月就当是给你放假了。”姜宁坐下后,手撑着头,“这么一说,我觉得家乡在金陵外的,要是忙得过来,都可以轮流申请回乡探亲。”
“探亲?”赵秋疑惑道:“那工钱怎么算?”
姜宁眼睛转了转,“放的时间不短,可能不能按正常的工钱算,不然人家就住在金陵的,心里会觉得吃亏,所以……”
“三成吧。”
回乡探亲要花不少路费,给个三成,其实也就是路费而已。
“三成?”赵秋疑惑,“我以为是固定的。”
姜宁摇头,“定岗定薪,得按照这个来才说得通,否则往后奖金什么的也不好分配。”
工作就是这样,人家能拿得多,就是有一定的原因。
诚然有些是因为关系,可揽月楼不是。
“我是觉得可行,不过真要这么做,还得跟苗哥儿、蕴姐商量下。”
赵秋不好意思道:“只有我情况特殊一些。”
姜宁笑着瞥他一眼,忽地想到什么,“秋哥儿,你们这次回去,要不——”
他想说,要不就把亲成了。
如今赵秋在揽月楼做得挺好,也小有积蓄。
王子书那边,前几日在金陵府学和国子监的第一次入学考试里,名次进了前十。
按照往年给的名额平均数,只要下次年前的考试不发挥失常,肯定能入学。
既然两人的事业都稳定下来,成亲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赵秋不明所以,“要不什么?”
姜宁摇摇头,没说出来。
感情的事,尤其是人生大事,还得赵秋和王子书自己决定。
赵秋没多想,“那我先下去了,你要是累,就在这里眯会儿,反正这个时辰没什么事。”
姜宁点点头,笑眯眯地送他离开。
等人一走,姜宁环顾一圈,趴在桌上打了个哈欠。
生活不易想叹气。
养孩子也好累,睡都睡不饱-
姜宁心里惦记着家里的卫幼安,还没到酉时便回了家。
马车停在门口,姜宁下来后,跟驾车的小厮打了声招呼,几步走进门。
“东家回来了?”
“嗯,幼安呢?”
“应该是房里,乳娘刚才还在哄,小少爷闹脾气呢。”
“可有说生病?”
“没有,估计是想东家和大人了。”
姜宁嗯了声,示意新来的丫鬟暮秋去忙自己的事,便径自去了后院。
才进后院,便遇上了朱红。
朱红看到他,有些惊讶,“今天回来这么早?”
姜宁看她手里拎着一把小锄头,“昨夜他一直被雨声吓醒,我不放心,早点回来看看。”
朱红点头,“早上都还好,下午才苦恼起来,大概还不适应你们都没在,见不着人。”
一听朱红这么说,姜宁低咳了声,无端愧疚起来。
“阿娘,你拿锄头是要去做什么?”
“这个啊,我打算把屋后那一片地方的土翻了翻,种点菜。”朱红闲下来不少,可又闲不住,就寻思在家里弄个小菜园,也不种多的,弄点萝卜、白菜之类的。
姜宁还没说话,朱红神情变得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