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民国之引狼入室 方绍伦张定坤 > 第24章(第1页)

第24章(第1页)

自方绍伦从东瀛回来,月湖的府邸第一次这么热闹。

方学群这两年身体欠佳,不便饮酒,很少召公司的股东、商铺的掌柜们一同过来吃喝玩乐。

方绍伦脑海里,是七八年前的情景,正当壮年的父亲和世伯世叔们坐在刚装修好的气派客厅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声谈笑。

随着方学群的老去和身体的衰弱,这样的场面逐渐少见。

方绍玮还没能完全的接管住这些班底,年龄大一点的几个叔伯很少过来吃饭了,最多探望一二。

其下子弟或是出国或是自立门户,如今客厅里在座的几位都是后起之秀,是方学群为方绍玮准备的班底。

而这一群人隐隐以张定坤为首。

他在客厅真皮沙发上坐下后,翘起二郎腿与身边几位交谈着,一头黑发厚重而一丝不苟的服帖在脑后,在众人的包围圈中,展现怡然自得的领导风范。

胡启山陪着方颖珊坐在另一张沙发上,似乎如坐针毡,浑身都透着一股不自在。

方绍伦头一回发现自家大姐是颇有演戏天赋的。

她坐在胡启山身侧,一只手时不时搭上他膝头,轻声细语的询问他要不要喝茶?要不要吃水果?亲热甜蜜的模样,就好像最初跟她订婚的人就是胡启山一样。

胡启山在一边略显尴尬的应答着,“大小姐客气了,我不渴。”“大小姐你自己吃。”

方颖珊嗔怪的看他一眼,“还叫大小姐呢,叫我颖珊就好。”

她嘴里说得亲热,眼风却不时掠过张定坤所在的方向。

而张定坤呢?毫无异样的与弟兄们谈笑风生,半个眼神都欠奉。

这场爱情拉锯战,方颖珊输得很彻底。

一个高个子掌柜站起来散了一圈烟,张定坤将烟叼嘴里,立刻就有一双手擦燃火柴奉上去为他点火。

这一群人显然缺乏绅士风度,女士在场,也毫不顾忌的吞云吐雾。

烟递到方绍伦跟前,他摆了摆手。

坐在沙发另一头的周氏姐妹看到方绍伦过来,灵波抬头跟他打了声招呼,周曼英在一旁点头微笑。

这对姐妹花好得跟一个人似的,不时凑一块咬耳朵,唧唧咕咕的谈论着她们自己的话题。

好在还有一位董鸣宇,不时能与之攀谈几句。

吞云吐雾的圈子里站起来一位,掐灭烟,走到方绍伦身边,淡笑道,“大公子,多年不见了。”

左云是“月城三结义”之一,张定坤的义弟,方记名下的酒厂和酒铺一直是他在打理。

他长相是袁闵礼那一挂的,但不如袁闵礼俊美,气质偏阴柔些。身条修长,面庞白净。

方绍伦之前跟他交道不多,点头示意,邀请他落座,“左掌柜,一向安好?”

如今年月,军政府形同虚设,月城日常维护多赖自治公所,自治公所也是左云牵头。

方绍伦夸赞道,“我和董校长从县城上来,街道宽阔,两侧洁净,比沪城还要干净不少,自治公所功不可没。”

这算一句恭维,毕竟沪城是大城,月城只是一座小城,占据地理优势,街头饿殍流浪汉要少许多,每年入冬后也会另辟收容所。

左云自然也知道,“大公子过奖了。”

厨房总算来请吃饭,方绍玮搀扶着方学群从楼上走下来。看样子是从沪城回来便到书房汇报工作去了。

月湖府邸的餐厅,因为经常要预备宴席,颇为宽阔。仍是席分三桌,三姨娘领着女眷孩子们分开坐。

主桌便是方学群领着这群汉子们。

菜色十分丰盛,在座的几个掌柜都爱喝酒吃肉,厨房特意做了烤全羊,撒了厚厚的孜然、辣椒粉、香料,弄得喷香流油,分装在不锈钢的盆中,人人面前都有一盆。

方学群咳疾未愈,饮不得酒也吃不得辣,说过一番场面话,提了提明年筹建棉纱厂的事宜。

棉纱厂落地西郊,先圈了三百亩地,特意选在开阔的位置,以备后续扩建。

“这次这个棉纱厂与以往面粉厂、酒厂、布庄都不同,不叫‘方记’。我跟几位老掌柜商量之后,定了‘博新’二字。”方学群徐徐道,“博采众长,万象更新。这个厂子要采取完全的股份认购制,这个事情早前已经商议过,具体细则章程回头绍玮你给大伙分说分说。年前把这事敲定,年后择吉日动工。”

方家筹建棉纱厂已有两三年之久,先后派出不少掌柜赴通州、无锡、沪城学习,从股份认领到纱车进货渠道、人工管理制度都有较为全面的准备。

西南自古产桑麻,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在华国名列前茅,手工小作坊并不少见,方家本身也有多家丝坊和布庄。

但棉纱厂不同,要引进西方先进机器,取代人工操作。

方家筹建之初,广邀西南地界的手工作坊主,向他们阐述利弊,邀他们入股,但响应者寥寥。国人对于机器的接受还需要时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