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村子里卖货的货郎多的是,他们这也不稀奇。
他们也不光在水河村卖,往镇上走的这一路上,只要道路边有村子,都会吆喝两声。
一斤板栗三文钱,山村可以捡板栗,外头可没这麽多板栗捡。
一家要买就好几家看热闹,做买卖最不怕就是看热闹。
围上来的人一多,原本不想买的也要凑一份乐子。
“哎呀,这麽多人买,我也要来两斤!”
“我家这麽多人,买两斤可不够吃,得多买几斤才是,一日我就让他们吃个饱。”
“张阿婆你真是好,唉,我们村子都没得第二户人家似你们家这般,这孙儿这麽大了都没分家的,就数你家团结了。”
“别说村子,连镇上都没得几家!”
张阿婆嘿嘿笑得老脸皱成菊花,恰逢她两个媳妇儿从外边回来,见婆婆提着这般重的板栗,一个个快步过来帮忙接,个个脸上都是笑。
跟那些谁先进门,谁先把门关了,落後头的没得进的人家,完全不同。
近山村的人家都算穷的,一箩筐板栗也卖了一大半。
沈东遇还能坦然处之,苏月光就有点激动了。
钱来得快,苏月光只顾着欢喜,都没来得及细细数,先紧着串起来。
蘑菇贵些,看着能毒死人,不识货也不敢买,苏月光也不敢随意卖,只想到镇上找个药铺或干货店,看看有没有人收购。
谁知道他们水河村人才辈出,有个阿婶一看到这蘑菇,自己就懂得挑,还细细的跟旁人说,啥样子的鹅膏菌才是能吃的。
“这伞浅灰,颜色没那麽深,柄杆均匀,不突然突起个包,也没那麽结实,光滑没有花纹,有香味。”
说着她嗅了嗅,笑道:“就是这个味儿!”
“也有些毒蘑菇被水淋後跟它颜色长得像,一定要牢牢记住它的特征,但凡有点不符合就不要!”
这阿婶吃得比苏月光还多,苏月光在旁边乖乖的听她说一边跟着她辨认。
他已经再三确认了,但还是有点担心害怕。
又有个婶子蹲下来跟着一起跳:“哦,这就是我上次在你家吃的蘑菇啊?我都来两斤试试。”
一开始挑的那个婶子说:“没我帮你挑,你自己在外头买,要小心哦!”
苏月光也为她们的话觉得好笑。
这蘑菇晒过,卖六十文一斤,两个婶子都没吭一声。
一个买五斤,一个买两斤,一下子入账四百二十文。
苏月光差点笑不拢嘴,第一次觉得赚钱这麽容易。
夫君上山这麽多天赚了多少钱来着?他得意地冲旁边的男人挑眉。
看这蘑菇卖的这麽贵,有个嫂子笑道:“便宜的我还不想吃,卖得比牛肉还贵,我倒是想尝尝到底是什麽味!”
她也来了两斤。
这边动静闹得这麽大,还没到家就看到弟弟妹妹了。
“大哥,幸好你来得早,不然我们都要到蕉林去了!”
“我们买了泥砖,正要建几间泥屋在蕉林里头!”
兄弟姊妹几个相见,喋喋不休的说着近日的计划。
回一趟家,苏月光不光要找弟弟妹妹,还要去白锦家一趟,蘑菇是不敢送的,就送些板栗,顺便跟他们说一声拐枣的事情,也问一问他们要不要一起进山去捡板栗。
往白锦家走的时候,小弟小妹一人拉着他一边手,一个要给他背百家姓,一个要给他背千字文。
耳边没得一会停,他无奈地回头看看跟在背後的男人。
沈东遇眉眼弯了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