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二篇。
诗经·晋风·唐风:
蟋蟀、山有枢、扬之水。
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
河水悠悠流过来,不能漂走一捆柴。
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我家兄弟并不多,只有你我相依靠。
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
不要轻信他人话,确实骗你别理睬。
扬之水,不流束薪。
河水悠悠流过来,不能漂走一束薪。
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我家兄弟并不多,只有你我心连心。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不要轻信他人言,确实骗你不要信。
此诗起兴句中的“楚”和“薪”直译都是柴火、木条之意,在《诗经》中一般隐喻“婚爱”,因此这《扬之水》的主旨应与男女之情有关。
如《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齐风·南山》“绸缪束薪,三星在天”,都是以“薪”起兴,实际上象征男女之间的爱情。
“扬之水,不流束楚。”开篇以水起兴。
小河沟的水再湍急,也冲不走成捆的柴火。
这两句与《王风·扬之水》的起兴句相同,但其中的象征意义却不一样。
在《王风》中,这一意象象征的是征夫对妻子的思念;此处象征的则是女主人公的孤单势薄。
“终鲜兄弟,维予与女”两句,即是由这一起兴意义引出。
女主人公向丈夫倾诉:“我孤苦伶仃一个人,娘家没有兄弟姐妹给我撑腰,只有你与我相依相靠。”
这两句表现了女主人公对自己无依无靠处境的自伤,以及她希望丈夫怜惜自己的心愿,读起来让人心生怜惜。
“无信人之言,人实诳女。”女子恳求丈夫不要相信别人的流言蜚语,因为传播流言的人是怀着挑拨离间的目的,想要拆散他们的婚姻。
第二章是对上一章的复沓,两章内容基本相同,女子对男子的倾诉,朴实而真切。
这种重章复沓的结构,虽是《诗经》常用的手法,在这诗中运用起来却十分贴切,既起到了加强语气和感情的作用,也完美地再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反复劝解、叮嘱的语气。
在诗词句式上,这诗还采用了参差不齐的句式结构,三言、四言、五言混用,这就如同妻子害怕丈夫误会她,语言还没来得及理顺,就心急如焚地说了出来,口语式的表达方式,显得非常真实,突出了女子诚实善良的本质和对丈夫深深的依赖和眷恋。
这诗在《诗经》中并不算长,只有字,比之《关雎》、《蒹葭》等只能算作短诗。
它所讲的故事也很简单:一名男子听到外面的流言蜚语,怀疑妻子对自己不忠,于是开始疑神疑鬼,对她也日渐冷淡。
妻子察觉到丈夫的变化,便对他说了一番话,有理有据,情真意切,希望丈夫能够信任她。
此诗虽短小简单,通篇却没有一句废话,每一个字都有其深刻用意,只言片语之间,包含的是婚姻中最深刻的道理。
我们先来看第一章:
扬之水,不流束楚。
“扬”字为动词,意为“激扬”,扬之水便是激扬的流水。
“楚”字在古义中,是指荆树,一种小灌木,在此处便是指荆条。
此句的意思便是:流水激扬,奔腾而去,却冲不散成捆的荆条。
这就奇怪了,女子急于向丈夫剖白内心,并没有直接喊冤,反而扯上了流水荆条之类不相干的事物,这是何用意呢?
此处就不得不提到《诗经》中最常用的艺术手法——起兴,以别的事物起笔,烘托气氛,借以引出真正想说的话。
这位聪明的女子用激扬的流水来暗喻那些流言蜚语,再将自己对丈夫忠贞不二的感情比作成捆的荆条。
她其实是在委婉地告诉丈夫:
“即使流言蜚语漫天,我对你的感情始终如一。”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终鲜(xian)兄弟,维予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