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半个月,薛大哥收到薛理的信。
信是寄到镖局的,薛琬的相公得知此事不敢信,一个劲问:“真有了?原来你说三哥有自己的计划是真的?”
薛理在他大哥面前信心十足,容不得薛大哥不信。薛大哥道:“孩子这麽大的事,老三还能跟我胡说八道啊。我回去告诉娘,省得她又胡思乱想。”
薛母乍一听到林知了有了,久久才回过神,讷讷道:“理儿说今年有孩子,今年真有了?”
薛大哥不是得理不饶人的那种人,闻言就当自己没听见:“我去给三弟回信。”信中告诉薛理,他们尽量赶在薛瑜成亲前十日到京师。省得去早了他娘又瞎操心。
薛瑜的的婚事定在来年三月十六,薛大哥二月初就要收拾行李,因为南方春天多雨,有可能在路上耽误十多天。
薛母听到孙子兴奋地说,过几天去小叔家,又可以和那个小叔叔玩。她才知道儿子儿媳近日忙个不停是为过几日北上做准备。
薛母把孙子送到家,就叫他一个人在家呆着,她从外面把门锁上。
小孩都不想被关在屋里,就问她去哪儿,什麽时候回来。
薛母就说她去村里,找他二奶奶。
小孩给林飞奴当跟屁虫那段时间,林飞奴提醒过他,以後别变成他奶奶一样的糊涂蛋。小孩不懂此话何意,请林飞奴解释。林飞奴才不在意小孩会不会告诉薛母,直接说薛母里外不分,薛二婶天天想着占她便宜,她还跟薛二婶好的跟亲姊妹似的。
小孩听到“二奶奶”三个字,就想起林飞奴说的这些事。他顿时急了。可是门上锁了,他出不去,就喊隔壁邻居帮他找他娘。
自小孩记事起,他只有一个娘,苏娘子。
邻居一听这话就去绣坊。见着苏娘子,邻居忍不住抱怨:“你婆婆哪能把孩子锁屋里。有事出去顾不上孩子,可以叫孩子去绣坊啊。”
苏娘子苦笑:“她一直看不上我。以前把孩子送去绣坊都是叫薛琬照顾。如今琬妹在家照顾自己的孩子,她才把孩子锁屋里。”
“这麽多年了还不高兴?”邻居闻言替她感到不值,“不是你买下这处房子,她还在村里种地。”
苏娘子打开门,小孩扑上来就说:“娘,快去找奶奶。她回村——她去二奶奶家了。”
苏娘子带着孩子去镖局,问薛大哥今天出什麽事了,怎麽又一声不响回村。
薛大哥想想最近的事:“估计知道我们快去京师,她叫二婶和我们一起去!”
苏娘子难以相信:“——她不知道三弟多麽讨厌二婶?”
“定是认为薛瑜结婚这麽大的事,应该叫近亲参加。”薛大哥叫娘俩先回去,他骑马去村里。
果然,薛大哥在二婶家找到她,妯娌二人满脸笑意的样子,显然已经说定此事。
薛大哥不喜欢跟他娘吵架,也吵不过他娘,只说一句话:“二婶要去的话,你和二婶一块去。我们就不去了!”说完骑马走人。
薛母脸色涨红。
薛二婶就说他们租一辆车跟在後面,不叫薛母为难。
出发那日,薛大哥发现二婶,直接掉头回去。
回到家,薛大哥就给薛理写信,说他们不去了,该怎麽办怎麽办。
薛母气得又哭又骂。
一向寡言少语的薛大哥一言不发。薛母骂的憋屈,半个时辰後消停了。
小孩被薛母愤怒的样子吓到,躲到苏娘子房中,透过窗户缝往外看:“娘,奶奶为什麽要叫上二奶奶?爹都说了,小叔不喜欢她。”
苏娘子:“因为她自以为是!”
“我们还去不去?”小孩想去。
苏娘子估计婆婆会找儿子打听,就说不去了。
不出所料。
晚上,薛母找孙子打听儿子儿媳的态度。得知不去了,薛母不信。此後三天,没有出发的迹象,薛母慌了。早上吃饭的时候,薛母言语间向薛大哥妥协。
薛大哥说一句“吃好了,去镖局。”放下碗筷走人。
但凡薛母不是一心想着同儿子斗心眼就会发现,出发那日少了一家人——薛琬一家。薛琬的孩子虚岁三岁了,完全可以乘车赶路。
因为先前苏娘子提醒薛大哥,婆婆有可能阳奉阴违。薛大哥就说试试。
真正出发日期在一天後。
薛二婶同样认为薛大哥说不去是吓唬她,就叫儿子在城门口盯着,她去绣坊附近盯着。连着三日看到苏娘子去绣坊。薛二婶还是不信,趁着她不在家,去家门口堵薛母。
薛母唉声叹气,薛二婶意识到此事是真的,忍不住骂薛大哥脾气越来越大。薛母疼儿子,一听妯娌骂她长子就不高兴,妯娌二人吵几句,闹得不欢而散。
翌日清晨,天蒙蒙亮苏娘子就起来烙饼。
太阳还没出来,一家人就用好早饭。饭後薛大哥套车,城门前脚打开,他後脚出城,紧随其後的是薛琬的相公。
看到薛琬家的车,薛母才意识到前几日儿子骗她,她很生气,质问薛大哥为何要这样做。薛大哥就说:“不是你偷偷告诉二婶,我们现在都到半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