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第100章
◎赵大情种◎
这一年的三月,奉颐工作室开始招新人,她本人也正式开始参与到电影监制与投资出品等幕後工作里。
在此之前,她将上海那两处房産全部抵押出去用以周转资金。
监制的工作并不好做,几乎参与监督管理整个电影制作环节,前期筹备时的团队组建丶预算制定,到後期剪辑发行协调,每个环节都需要她亲自把控。
这是她去年同几位圈内友人在聚餐谈项目时,故意给自己揽来的活儿。
当时只想转型,监制这个位置正好,全面发展把控,顺一次流程就能大概摸清那些细节与门道。
现在倒觉得,人忙一些好,能避免胡思乱想。
她小心翼翼,对自己第一部监制的作品百般把控打磨。这一事几乎占据了她大半生活重心,脑袋时时刻刻处于高压运转状态。以前不觉得这些事多复杂,是自己亲手上阵了,才知道有多琐碎麻烦。
就是偶尔忙里偷闲时,会无意晃个神。
那时候想的都是:瑞泰这麽大的企业,决策稍有偏航,便容易因小失大,亏损上亿。
他压力恐怕比她更大。那时候他都靠什麽缓压呢?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慢慢的,就会睡过去。
生活被她计划得很规律很紧凑。白天推进行程,晚上回了酒店又开始策划工作室事宜。
一旦忙了起来,日子就过得飞快,一连四个月的时间,直到这部电影开拍,她都是这麽过来的。
这其中她唯一的娱乐方式,就是上话剧院排练。
里面许多前辈都是曾经拍戏时候接触的,大家关系好,将她当成临时人员一同排练。有时候李蒙禧也在,两个人排练完就会一同上附近的小酒馆吃饭。
他们都默契地没有再提那一日柏莱酒店的事情。
她能瞧出李蒙禧想给她道歉,但好几次话刚要出口,就被她打断转移。
一来是她打心底里认为这事是自己差点连累了他。二来是她有意回避再提那日的事情,那讳莫如深的样子,好像这辈子都迈不过那道坎儿了似的。
七月份是最忙的时候。
她同自己较劲儿,片场和剧院两头跑,每天休息时间就五六个小时,偶尔更少。那段时间李蒙禧也经常来剧院,即使不排话剧,也会专程来等着她排练直到完毕。
她在剧院混得熟,头一夜没休息好,困时就直接趴在後台桌上小憩。
许多回醒过来,肩上都搭着件男人的外套。
这时候她就会知道,李蒙禧今天也来了。
宁蒗总说他们关系瞧着是越来越好,李老师现如今一口一个“奉颐”,哪还有当初客客气气叫她“奉老师”时的礼貌疏离。
大概因为艺术行业或多或少有共通的地方,她们有很多话题可聊。
李蒙禧会笑着打趣,说她这姑娘,拿着一根笔都能捏出敦煌飞天的味道,天生学艺术的好料。
说这话的时候还有其他人在,衆人都跟着笑,有的是真笑,有的笑着笑着,就意味深长地看向了奉颐。
奉颐不是木头,能感觉到剧院里其他人对她的调侃与笑闹。
因为西烛,她潜意识里不讨厌李蒙禧。
所以大部分时候,她会跟着大家一起笑。
但她没功夫琢磨这些事情,工作室那边的日程推进,她得全程参与。
有关电影制作的,难免会与影院有所接触。奉颐这厢好几次都在饭桌子上碰到高从南,频率之高,两人却没与对方说上几句话。
他们之间没什麽太多交集,哪怕是她跟着赵怀钧的那十年里,她也不曾与他多说过什麽。
唯一的一次,还是她外出抽烟,两个人隔着一米的距离照面上,不得不简单招呼了两声。
高从南那天多瞧了她一眼。
十年荏苒,彼此都多少沾染了些对方的习性与影子。
瞧她如今身段挺直又柔软,周身气质客气到趋近淡漠,抽烟时吞吐的神情举动丶待人接事的风格,若不是高从南亲眼看见,还以为是来了个性转版的赵怀钧。
奉颐离开得很快,没同他过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