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19章
◎导演被换了!◎
那天後来,奉颐加上了于大东的微信。
虽是资方关系户,但她特别低姿态地向于大东示了好。于大东客客气气地回了她,一个讲究影视质量的制片人,这反应似乎已是顶好。
奉颐瞧着对话框里于大东不冷不热的口吻,踌躇片刻,还是将那句话发了出去:
【于老师,是这样的,这次能进您的组我特别荣幸,作为一个新人也特别渴望能遇见好的制作班底磨练演技】
【所以能不能拜托您,只把我当成一个新人来看,其他的什麽都不用顾忌】
打着资方的名义进组,所有人都待她客客气气,日子怎麽着也不会难过。
可奉颐是见过反面教材的。那靠着资方关系的演员被剧组人谄媚着捧着,没人敢说真话,愣是将那白开水演技吹上了天。这位演员至今拍了许多戏,实力却甚少提升。
奉颐忌讳这。
她很清楚:靠关系得到机会,靠实力走得长远。
于大东也意会到了她的意思。
他一片匠心,从业二十几年,见过这行业的浮沉,也见过这许多靠着关系塞进来剧组的小演员们,他们大都心气浮躁,只奔着赚钱而来,少有人肯沉下心为这个具有文化艺术性质的行业贡献心血,那个一部作品汇聚无数戏曲家与艺术家的时代终究是远去了。
所以奉颐如今能说出这番话,倒叫于大东高看她一眼。
她等了两分钟後,于大东给她发来了一段长长的语音,同她打开了天窗说亮话。
“奉老师您的作品我有看过,我这人说话有点儿直,您这演技放在以前,咱们肯定是不会录用的,但是作为新人,您的悟性还算不错,性子也沉稳,今後咱们肯定能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希望那时候一定是因为您的实力。”
话术先抑後扬,那就没打算惯着她。
奉颐听得心中不是滋味。
但她能力不行,这个得认。哪怕进修表演课的时候被老师夸,也多是“未来可期”这一类的大饼。
大部分演技与角色都非常吃经验和经历,共情能力弱的演员通常很难在镜头前有出色的灵感与表现力。
奉颐吃亏在经验太少,经历不足。就算上了表演课,将那些僵硬的声台形表修饰得大概圆缓,理论与实践也依然不能在几个月这麽短的时间内融会贯通。
可怜以往拍戏时只是跑龙套,很少拥有呆在监视器旁重复看自己表演的资格,她没办法分析丶总结,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回了家里对着镜子狂练,又或者等着剧播後在网络上翻出片段,以第三视角研究研究自己的问题。
奉颐这次在郭玉成的剧组学到过很多东西。尤其在上海拍戏那段时间,是她长进最多的时候。
那时她成天和老戏骨们取经问道,一有机会便跟在演员们身後聊天,聊什麽都可以,总能问出许多有用的。然後回酒店用笔记本记下来。
从表演课到现在,她已经写了厚厚一大本。
金宥利见她认真,也很慷慨地将助理分了一个给她,那个姑娘帮忙拿着平板在镜头外录下她的表演,然後拷贝给她,方便她回酒店後自己复盘琢磨。
她有长进,但并不多。
至少对于于大东这种高质量高要求的人来说,远远不够。
于大东做剧是有情怀的,他不会为了“权贵”而降低自己对影片的要求。
关于这一点,那天她在饭桌上看见于大东不断暗示赵怀钧加磅投资以谋求更精湛的制作时,她就已经确定了。
这种剧若是一个没表现好,便能被一群戏骨吊打。毕竟不是每个导演都有郭玉成这麽好的耐心与技巧引导。
每每想到这里,她便压力陡增,还没进组便噩梦连连。
某天晚上醒过来时她浑身冷汗,猛地睁开眼,缓了几秒,才感觉额上有只手在轻抚宽慰她。
那是她回上海的一周後,赵怀钧来上海出差,顺便来看看她。
见她忧心至此,他这麽个从来都稳操胜券要风得风的人自然不能理解。
“怎麽吓成这样?”
黑暗中她瞧不清男人神色,唯能感受到他掌心的热度,透过薄薄的衣服传到她後背。
奉颐装睡不吭声,借着夜色将自己那莫名的恐惧不安掩藏。
赵怀钧不点破,只笑了声,说:“要是有人给你脸色,你尽管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