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大秦第一功臣 > 135 第 135 章(第1页)

135 第 135 章(第1页)

135第135章

◎晋江独发◎

随着成蟜率领一衆人马抵达此地,原本略显冷清的气氛顿时热闹了起来。

也不知是何缘故,但只要人多了,氛围便截然不同,仿佛被注入了一股鲜活的力量,热烈而充满生机。

若仔细观察便会发现,成蟜带来的人神采奕奕,脸上总是挂着真挚的笑容,举手投足间透出一股轻松与自信。

这与本地居民的状态形成了鲜明对比,更不用说蒙恬带来的那群人了。蒙恬手下多为军士,行事严谨丶规矩森严;而他临时招募的工匠,大多出身贫寒,生活尚且艰难维系,又哪有精力去顾及精神面貌?

可成蟜所带来的这批人,就好似往滚烫的油锅里滴入一滴水,瞬间激起满场热浪,效果立竿见影。

在基建方面,这些人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一路跟随成蟜南征北战,早已练就一身本领,对各类工程操作娴熟,毫不陌生。

他们去过的地方极多,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总能以最快的速度适应下来,迅速投入工作。

果然,才不过两日时间,队伍已经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井然有序。

“还是你来得及时啊。”蒙恬忍不住感慨道。他自己已在此地待了半年,成效却远不及成蟜几日之功,连整体氛围都变得融洽了许多。

他虽擅长带兵打仗,但在组织协调这类事务上,确实稍显生疏。

“跟我也没啥关系,主要是钱给到位了。”成蟜笑着摆摆手,并不居功。

“我明白。”蒙恬自然清楚,真正关键的并非金钱,而是那份调动人心的能力。

“这次我还带来了不少经验丰富的船工,相信很快就能开始建造海船了。”成蟜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虽然大秦并非没有海船,但系统提供的图纸却是无与伦比的精品,是他用珍贵积分换来的。

“水师也在逐步挑选中。”蒙恬点头说道。此前正值寒冬,即便招募了水师也难以训练。

南方与北方气候迥异,即便是如蒙恬这般来自西北的硬汉,面对南方绵延不断的阴冷冬雨,也感到些许吃力。

幸好他正值壮年,精力充沛,再加上成蟜赠送的厚实棉衣,总算安然度过了这个冬天。

棉花,这种洁白柔软的宝物,在大秦如今已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自从有了它,百姓们再也不必为抵御严寒而发愁,吃饱穿暖成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那正好,玲珑也想参与其中。”成蟜闻言,面露欣喜之色,连连点头。

他对练兵之事并不精通,因此也不愿过多插手,只是偶尔会前往港口巡视一番。

港口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大工程。

而在港口後方,一座巍峨的城楼已然拔地而起,旨在守护港口安全。

即便遭遇海寇侵扰,也能确保内部不受威胁,同时有效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待港口全面建成後,朝廷还将派遣专门官员驻守,负责查验进出货物。

一旦出现走私行为,将对大秦税收造成严重冲击。

所有进入港口的商船,凡载有货物者,皆需依法缴纳税款。

唯有建立起完善的税收体系,才能保障大秦经济的稳定运行。

目前,大秦的主要税源集中在盐税及其他商业贸易之上,而对于农民,则给予了最大程度的优待。

唯一令人头疼的仍是人口问题。尽管成蟜努力发展二十馀年,人口增长却依旧缓慢。

毕竟,只有全国上下真正实现温饱,人口才会迎来真正的增长高峰。

徭役制度并未完全废除,否则当年也不会制定秦律,甚至不惜以各种名义将百姓遣去服苦役。

如今的徭役制度已改善许多,至少给了百姓一条活路。

通常服役一年便可返乡,每日都能吃到白面馒头,每三天还能享用一顿肉食,生活条件已大大提升。

“今天夥食怎麽样?”成蟜来到港口,望着从海上运来的木材,随口问道。

相比陆路运输,海运显然更为便捷高效,省去了大量人力畜力。

“回君上,今日吃的是猪肉,香气扑鼻!”一位小吏答话时,自己都不禁咽了咽口水。

虽说如今日子比以前好了许多,但吃肉仍属难得的奢侈享受。

“不错,让他们继续保持这样的夥食标准。”成蟜满意地点点头。

这一切还得归功于蒙恬初来乍到时的第一项举措——建立养殖场。

鸡鸭鹅等家禽一只未放,全都被精心饲养起来。

如此多张嘴要喂养,不建养殖场怎能行?无论是秦军士兵,还是将来应征入伍的新兵,缺什麽也不能缺了肉食。

而成蟜的目光早已投向远方的小岛。

这些岛屿将来都有大用处。

海盐是人们摄取盐分的重要来源之一,待时机成熟,便可晒盐制卤,再养殖珍珠丶海带等高价值海産品。

光是想想,便让人忍不住嘴角上扬,心生向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