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那位状元郎,如若他没……
桃叶渡就在金陵城外几十里地,是天下第一渡,无数商客、使臣皆由此入京,自是繁华。
可谓是富贵迷人眼。
姜宁和卫长昀在客栈安顿好,还未休息多久,便被聂丛文敲门叫了出去。
聂丛文为人爽朗,在船上就跟他俩相处得好,心里一直琢磨能不能交个朋友。
下船时见他俩在那儿商量,就主动找了过去。
还好,姜宁和卫长昀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人,这朋友也做成了。
“走走,先带你们填饱肚子,别的事,过后再说都不迟。”聂丛文张罗道:“别看今年是会试,往年哪怕不是会试,桃叶渡人也多得很。”
“有时候走在街上,还能碰到别国使臣队伍从这儿过。”
姜宁歇了会儿,精神好了不少,这会儿边听边打量起周遭,只觉目不暇接。
真的好热闹啊,感觉街上全是人。
之前想过京城可能会很繁华,却没想到过会繁华成这样。
“聂大哥,你对京城好像很熟悉,以前在这儿住过吗?”姜宁无意打听隐私,只是听他介绍,不免好奇起来。
不是会试的时候还在京城,那自然是在这里住过的。
聂丛文点头,“我有一个远房伯父在鸿胪寺做署丞,我上一次会试来得早,住了小一年。”
卫长昀了然道:“难怪聂大哥从京城之事如此了解。”
“那京城什么时候会热起来啊?还有就是哪儿的住处比较便宜。”姜宁问得大方,丝毫不觉囊中羞涩是什么事。
他们是从黔州来的,又不比其他地方。
虽说食肆年末那一阵生意好,加上卖出去的佐料、辣椒和零嘴,赚了一些,但比起京城这地方的消费,哪够看的。
三十两银子,可不得仔细算着花。
“金陵可大了,要是不嫌地方远,便宜的地方还是有。”聂丛文说着话,把他们引进了一家饭庄。
饭庄不大,更像是一个院子。
外围一圈竹篱,里边屋子瞧着也像是竹屋,不说豪华,却也有几分清雅。
“哎,三位客官是来喝酒还是吃饭的?”
伙计一见人来,利索迎上前,“这会儿客还没满,有得选。”
“吃饭的。”聂丛文摆手,“选一处稍微安静点的,能说话。”
伙计连声答应,走在前头带他们去找座。
姜宁和卫长昀跟在后面,打量了一圈,低声说起话来。
“这饭庄倒是合我心意,我要是开不了三层大酒楼,弄一个这也不错。”姜宁压着声音,“像我爸妈从前开的农家乐。”
卫长昀嘴角上扬,问:“又改主意了?”
姜宁瞥他,“这叫审时度势和随机应变,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本事去调整目标。”
才不是遇见困难就退缩,有本质区别的好吗?
“颇有道理。”卫长昀认同地点点头。
说话间,伙计已经给他们找好了位置,等他们坐下,便有其他伙计麻利地上了茶水。
聂丛文一看就不是第一回来,“报几道你们家的招牌,给我这两位朋友选选。”
“好嘞,这菜啊可有讲究,看您选哪些。”
伙计嘴皮子溜,一串菜名报完,还顺道解释了一下有的菜是什么。
姜宁听得眼睛睁圆,一脸好奇又新鲜,听完了问聂丛文,“炖生敲和水晶鸭好吃吗?”
“你还真会挑,就这两样招牌菜,可是闻名秦淮,尤其这水晶鸭,城里百姓经常道,无鸭能渡秦淮水。”
聂丛文说完,看向卫长昀,“长昀,你可有什么想尝的?”
卫长昀想了想,问道:“蜜汁藕,这个季节藕正是新鲜的时候。”
聂丛文点头,朝伙计道:“这三道菜之外,再加松子鱼米、春满园,最后再来一壶花雕酒。”
伙计默念后记下,“好嘞,客官稍等,这就去给您下菜。”
伙计一走,三人便说起话来。
“这家饭庄,我之前就来过,味道好,而且店家也好,最重要比起其他家来,便宜许多。”
聂丛文举起杯子,“我先以茶代酒,敬两位朋友。”
姜宁和卫长昀一起举杯,笑了笑,“我们也敬聂大哥。”
客套的话说完,三人闲聊起其他事情来。
都是进京赶考,话题自然绕不开不久后的春闱。
他们抵达京城的时间正好是二月初,还有半个多月便是会试,大多数士子都已经提前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