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于是又问:“彼时我送来的玄镜,听闻在凤凰火里落入了凡间。王母娘娘,您可找着了?”
“玄镜……”王母娘娘道,“落在凡间,回溯时空,扰乱秩序,自取灭亡了。”
“啊……”女娲娘娘显未料到,很是感慨,“真是可惜……玄镜里,可有我的女娲石,那也不知落在了哪里。”
王母于是道:“原来女娲是来我这儿找石头的。虽不确切,却也有线索,听闻玄镜殒前认过一主,也许女娲石,在那个主人的身上。”
女娲:“唔。”
二人静静下棋。
棋盘有天地初画之影,子道亦万象流变之形。棋局无言,唯听落子,云随子转,光逐势变,不知过了多久,盘中乾坤显现,王母娘娘再次落下白子,吃去数颗黑子,只道:“黑子气数已显,必有一乱。”
女娲却笑:“有乱方有生。生非坏序,而为破蛰。”
王母再次落子,摇了摇头:“从前你疲于补天,今却在此谋破,为何呢?”
女娲于是道:“昔者补天,是不忍万灵湮灭;今朝布子,是不忍万灵困囿。”
王母:“推新之局,总要有牺牲。”
女娲于是看向玉案上黑子:“我已牺牲。”她道,“而天地万物,皆以变为常。”
王母摆首:“天地可变,唯序不可乱。”
女娲闻言,暂默不语。
风过瑶池,水无一波,天界沉静如初。
许久,只听女娲忽笑:“王母娘娘这麽一说,我倒是想起了一桩趣事。曾经补天之时,我用女娲石,捏过一个小人儿。那小人儿比寻常小人更厉害一些,更敏锐,更聪颖,也更强壮,天生便有灵体,修行无忧。我曾与她说,小人儿,小人儿,你身有补天石,便是身有救世之道。倘若黎民受苦,你将救之于水火。
“小人儿却问我:娘娘,这是您对我的要求吗?还是期望呢?
“我道:我觉着,都说不上,只是你身有神力,便要有这觉悟。
“小人儿不解:难道娘娘在给予我补天石时,便有此预想?难道,这本是一桩交易?
“我似乎愣住了,大约是回她:你若问我此情意是爱,我不否认;你若问我此爱要你偿,还我期许,那便不是。爱不是债,不是筹,不是网。若是交易,便当在最初明言标价,倘若没有,便成了诓骗;这一切期许,若非明言,皆是自愿。
“小人儿于是说:娘娘,我非不愿,却也不能说……愿。娘娘,我自来此世,不过短短数十年,已见百味杂陈。学步时跌跌撞撞,是娘亲扶我起来的;读书时一字难解,是有学识的姊姊耐心教我的。春日花开时,我见过一树桃红;冬夜雪落时,我贪爱冰湖雪色。娘娘,我看过很远的山,有远方近处,新人旧友,她们与我友善,与我融洽;这些都是我亲身走过的路,让我难舍,也不愿忘。娘娘赋我神力,我固然感激,可若要我舍去这一切来回报……娘娘,我怕,我做不到。
“小人儿又道:娘娘所说黎民受苦,是只牺牲我一人,便能保万世太平麽?娘娘也常说,天地以变未不变,我便想问——在我之後,是否还要继续牺牲旁人?若真是如此,那这天下哪日才是清明?我今舍一身,来日又是谁为局中之子?”
——轮回不止,牺牲不断……救得一时,又救得几世?
——若所谓大义,总需牺牲一人,那这“义”究竟几分值得?
女娲放下手中黑子,轻轻推回棋盘,眼中无恨,惟有怜惜:“她问我:若所谓的拯救,总建在另一个人的痛苦丶舍弃与消亡之上,如此,救的到底是世,还是那盘棋?”
女娲忽笑了,如冰湖破春,真切而怜爱,她看向王母:“您瞧,泥土石头捏的小人,在这山川之间,也有了自己的心思。多麽可怜,多麽可爱。”
女娲已不再落子,可对弈局中,黑子分明破东线丶穿南隅,黑云压顶,已在反吞。
三子成联,五气交汇,局已封喉。
而女娲在局外,分明只是顺着白棋走势,水来土掩,清净而无为。
【作者有话说】
批注:
1。最後女娲说的“可怜”不是现代汉语今义中可怜的意思,而是“可爱,惹人喜欢”。
2。「王母与女娲之理念分裂」
王母:天道之主,重视秩序,坚持神凡有别丶等级森严,主张秩序不可动摇
女娲:血肉之母,重视生命,相信人性与神性可合二为一,主张命运可改造
同时,关于神仙背景有参看《太平广记》李昉宋代977
《神仙考神话与诗》闻一多1940s
《中国神话传说》袁珂1950
《中国神话人物辞典》李剑平1998
《中国古代神话研究》程憬2011
anyway[白眼]虽然看了一些书,但文中所呈现本人杜撰较多,考据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