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量够足,也显出主人家用心。
手机响了一声,他们几个年轻老师的小群里果然又热闹起来。
去年新入职的男同事发了图片,说:[真阔啊,这个马场是会员制,有钱也进不去的!]
孟杳点开图片看,发现男女宾客的伴手礼不一样。
给男客人的,是AURORA的钢笔丶轻驰马场的入场券,还有一枚G家的胸针。
群里又是一阵叹息,什麽“投胎是门技术活”丶“不能比,比就活不下去”云云。但跟刚入职的时候相比,他们这几个伴读的反应已经淡定多了。
孟杳丢了个表情包进去附和,没多说什麽。
她的关注点在那张入场券。
那不是江何的马场吗?说起来,她还是牵头的那个人呢。
他还真是什麽圈子的人都认识点儿,赞助婚礼的生意也少不了他。
又看了眼那支钢笔,想到什麽,径直给江何发了微信。
[你什麽时候回国?]
上个月初,江何也不知受了什麽刺激,居然跟他爹讨活干,去了美国出差。
都快两个月了。
纽约正是凌晨,江大公子纸醉金迷的时候,消息发过去很快得到回复。
JH:[就这两天]
JH:[怎麽,有事?]
孟杳直接发图片过去,问:[买得到这个牌子的钢笔吗?国内好像没有。]
JH:[应该可以,我叫人去看。]
JH:[送人的?]
他这麽问,说明已经猜到了她要干嘛。
孟杳回复:[嗯,前几天在书店碰到个男的。]
她说得简单,但江何一看就明白。
于是也没多问,发来个ok的手势。
上一任男友分手已经大半年,马上就是暑假,孟杳这几天一直想着,应该趁空闲谈谈恋爱。
刚巧前几天去书店,就碰到一个男生,盘正条顺,看着很合眼。
当即就留了联系方式,这几天一直不咸不淡地聊着。
关系需要再进一步,得有个由头。
孟杳习惯送礼物,简单直接,又讨人喜欢。
换位思考的话,她也很希望暧昧期的男生学会通过送讨人喜欢的礼物来拉近距离,不要再微信问她中午吃什麽了。
手机静了一会儿,江何又发过来一张照片。
是他的机票截图。
後天晚上落地东城长桥机场。
JH:[来接我?]
江何那些车从霁亭巷街头排到街尾也摆不完,但他每次飞机落地,都习惯让朋友接,超跑的轰鸣声响彻夜晚空无一人的机场高架,呼朋引伴的纨绔姿态摆得很足。
孟杳偶尔也充当这样的朋友。
虽然她的车只是一辆很有礼貌的smart,无法发出分贝大到扰民的轰鸣声,她也不能把他接去曼罗会所一晚上开十几万的酒。
但有来有往,互帮互助,始终是她跟江何这二十年来维持坚固友谊的首要准则。
因此她从不妄自菲薄,smart接人也能接出迈巴赫和宾利开道的气势。
而且她到底还是个社畜,所以要她接机,出场难度其实比那些公子哥高多了。
她还是和往常一样,回复:[不加班的话]
江何也习惯了,照旧回个“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