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五十三章迷雾
夜色彻底下沉。画舫入水,推开水面上倒映出的阑珊灯火,如同碎金撒入波纹。
傅行州眼前的许州像是换了一处地方。琳河两岸雕梁画栋,奇珍盈集,草木间隔着几步便点缀一颗夜明珠,光线柔和,将四周罩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
陈师爷带来的酒确实不错,醇厚浓郁,沿岸飘香。两人乘着画舫缓缓而行,边喝酒边闲谈,月至中天时都已经是半醉。
傅行州刚赢了一划拳局,兴味正浓,顺口改叫了陈师爷的字:“实平,吴仲子这麽华丽的的花园,你们说用就用,都不用提前打招呼,崔主事真是神通广大。”
“那是当然,”陈师爷已至微醺,有意炫耀,说话声也扬了起来,“我们崔大人和吴老板那是至交了。吴老板刚发迹的时候,那是我们大人一手扶持丶排除万难啊。要不是这样,吴记商行在许州能有今天吗?”
傅行州给他斟上一杯酒:“那采灰场呢?山里潮湿又闷热,我看谁也没兴趣去看,怕不是吴老板压根不在意吧?”
陈师爷连连摆手:“这你就大错特错了,采灰场是吴家最大的一笔生意。”
船行到正中,正好能远远地看到郊外的山,他伸手点了点:“要是没有这座土山头,吴家根本做不到这麽大,也报答不了我们大人的恩情哪!”
夜色之下,远山只有一道模糊的影子。傅行州遥遥望着,心中却不可抑止地涌起思念与担忧,仿佛阎止微凉的手指又一次拂过他的手背,也落在了他的心上。
他眯了眯眼睛,将杯里的酒一饮而尽,又向陈师爷道:“这话是怎麽讲的?”
陈师爷神色洋洋:“这山上能采灰,原本是我们崔大人发现的,一早就说是个发财的好营生。但是之前朝廷不是发了明文,让停了采灰吗,之前那个许州知县就是死脑筋,说什麽也不敢干,这好处干看着捞不着。”
“後来我们大人想了个办法。你还记得之前梅州出事,查出来兵部乱报档案那件事吗?我们大人使钱买通了人,将之前那知县的名字也加上去,一并弹劾,把他挤走了。这份钱就是吴仲子出的。後来又来了这罗知县,他跟吴仲子认识也是我们大人引荐的,才有了现在的买卖。”
“所以说啊,这采灰场能开起来,一大半都是崔大人的功劳。吴仲子就是个吃好处的,要是再不经营好了,能对得起谁啊。”
“原来是这样……”傅行州的神情暗了又暗,隐在影影绰绰的灯下看不分明。他递一盘下酒菜给陈师爷,感叹道:“崔大人着实是不容易。北面流民涌入,这事儿又落到他身上,事事都要操心,恐怕是颇费脑筋丶分身乏术吧。”
陈师爷夹着一粒花生米,偏过头看着他:“这你又错了。流民一来,反而帮了我们的大忙了。你之前在山里看到的那些做工的人,十有八九都是从流民中招来的。”
“这怎麽可能,”傅行州笑着抿一口酒,“流民拖家带口的,又不打算常住,会那麽踏实地应募?”
“这你就不明白了。流民流民,胜在一个流字。”陈师爷笑道。他起身向船工打了个呼哨,画舫偏转,在分叉口向着一条支流驶去。
傅行州看向沿岸,画舫一路向南,不多时便看到了流民安置所的轮廓。安置所的後门外,紧邻着一座码头。这间码头被民居故意围起来,两侧全是琳河的高墙,不在河中根本发现不了。
“这是什麽?”傅行州问。
陈师爷抄着手,欣赏着岸上的景色:“我们给流民提供优质的住房和丰厚的报酬,他们可以选择来采灰场务工。流民一路逃到许州,手里也剩不下什麽钱了,这麽多钱没人会拒绝,也是对他们最好的帮助。有吴氏商行和县衙作保,不愁招不来人。”
此时码头前人声鼎沸,两艘大船装满了人,正往两个方向开走。隐约的灯火下,傅行州看见有人像是摆脱了什麽人,一路追到船舷边摔倒在地上。他也看见牵衣的稚童站在原地,周围的人一个接着一个地走开,最终那孩子也在一个错眼间消失不见了。
也许是隔得太远,他听不见岸上的哭声。
傅行州凝视着岸上,默然不语。人群之中,他忽然被一道身影拉住了目光。那是一个身着蓝衣的女子,头发在脑後盘成一道繁复而柔美的发髻,嵌着翡翠的金步摇随着摆动轻晃,尤为华贵。
她正挽着两个女子的手,看样子是在安慰她们。过了不多久,那两个女孩便止住哭泣,不回头地上了右边的那艘船。
傅行州心中生疑,却见那女子突然回过头来,一双深绿色的眼眸直勾勾地盯着他。两人相隔数百米,却像是能把他看透一般。傅行州还没反应过来,只见那女子笑了笑,用口型道:“傅小将军。”
傅行州胸中,一阵寒意穿心而过。
他一动不动地站着,身边的陈师爷却丝毫没有注意到岸上的动静,打着哈欠回了船舱。等他再回过神时,那女子已经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