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道心
点睛宴起,盏盏琉璃明灯升入夜空。
蓬洲大弟子运功借力题字明灯跃入高空,沾了墨的笔毫在明月下勾悬。
明灯中的火种随他的功法从灯中脱离,汇入笔尖。
飞灯黯淡,万般光华都照映在空中少年笔下。变暗的灯外,琉璃罩折射着光芒。
笔尖落下一滴乌墨,光华染上黑暗。墨水在群火汇集的火种上却好似在纸面上晕开,渗透。
裂纹蔓延,火种四分五裂,墨汁袭入黑夜。
空中少年足尖点地,朝来宾拘礼,随後退身回到筵席。
点睛宴第一筹,寻点睛墨,唤符龙。
蓬洲人已退,说明迷已成,至于到哪寻点睛墨,则各凭本事了。
衆人一阵沉默。
有几个自认为有头绪的,或者有寻找方向的则已经开始用灵识在蓬洲上下寻线索了。
寒仪带寒临来不是为了这个,而是带他看第二筹夺睛赛。
寒仪的身份自是不必去和晚辈们争第一筹,只是遇到谜面还是会忍不住去思索。
少年在月下作画,勾勒其形,後引火灵,显然笔下勾勒的非月而是日,日月当空,为明。
蓬洲有名的明源亭,重明楼,宜明台……
“义父,大家现在是在找什麽?”寒临似乎对点睛宴流程不甚了解。
寒仪思绪被寒临打断,但也不急着去思考,回答道:“方才蓬洲弟子笔下散落的墨。”
寒临问道:“我也要去找麽?”
寒仪本想说“不必”,但在看到寒临蠢蠢欲动的表情後便改了口:“阿临有想法?”
寒仪每次询问都是对寒临的一次考核,寒临向来认真对待。
寒临开口,正是寒仪方才想到:
“日月当空即为明,方有明灯三十四盏,我猜测应对应为重明楼三十四层。”
“重明楼三十重後便是蓬洲藏书阁,书正好是最好的藏墨处。”
“但蓬洲秘法宗卷万千,总不能一一翻寻,方才墨入火种,却如水向四周侵染,点睛墨极有可能藏于藏书阁水系法术中。”
“世间水法七十二脉,其中东境回陵山一脉以龙为尊,水法闻名。方才蓬洲道友跃入空中时,用的乃是游龙步中的第九式,正合回陵山之意。我想,那本书该与回陵山之术有关,且题册为‘九’。”
“滴水入汪流,一字出长赋,三十四盏明灯中共写诗赋三十四,有一处‘寻’字取墨于绡云松,不同于旁字的孤云松,该字当为藏墨之字。”
“至于如何取墨——回到之前,墨可溶于灵火之中,藏书阁书册不惧水火,以灵火淬之,应当可以将点睛墨提炼出来。”
寒临边说边想,描述的十分详尽,将思考过程一一呈现。他沉浸地思考,待他说完,才发现四周不知什麽时候静了下来。
忽然,蓬洲弟子爽朗一笑:“哈哈,寒临小公子真是麒麟之才,眼力过人。不过在下好奇,明源亭三十四廊为何不能是点睛墨藏身之处,明源亭环水而立,其上同有诗篇数千,更有回陵山历代掌教题字,岂不也哉?”
这基本就是在变相说明寒临说的对了。
“琉璃罩上映有日月光芒,是为‘重明’,更何况——”
寒临指了指天上的明月:“明在那。”
蓬莱弟子拱手行礼:“看来这次点睛宴的第一筹有主了。烦请寒临小公子赴重明楼取点睛墨”
取点睛墨後,便是道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