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留
平宁县是座烟火气十足的小城。
城中生活着各色各样的人,有权贵丶富豪与天师,也有贩夫走卒。
而在平宁城外,则有大量的农人与山民。
他们的人生理念与生活习惯有着巨大的差异。
大部分平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求不过一个温饱,富人们的生活则讲求品味与格调。
当然,不论贫富,他们都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有着类似的宗教信仰。
在大魏官方盖章认定的百馀位正统仙人之外,这片土地上还散落着不少本土的神明。
他们存在于平宁各片不尽相同的语言区域里,世世代代靠口口相传而延续,很少有文字记录。
世道安稳时,平宁县的人们就热衷于为各路野神修建宫殿庙宇,供奉香火,而後于神前许下各种各样的心愿。
後来世事变幻,鬼祟横行,衆人更需要将心灵寄托于那些缥缈的神异上。
王家村的村口便有一座小小的神祠,祠中供奉着一位不知名的仙人。
那仙人以陶泥塑成,仙风道骨,慈眉善目。
哪怕贫穷困苦,也可以看出衆人对那神像极为爱护。
此刻阮清宁游走于平宁城中,在遍布街巷的正统三十三天诸神外,也看到了一些野神的小小庙宇。
当然,她并没有发现有哪位神灵的形象,与那红衣盲仙相似。
道宫外那些神祠里的神异,虽说是野神,可也只是在保留部分原始特性的基础上,多了些平宁特色或者异域风情,他们散发的神性光辉,依然与主流衆神并无根本性的不同。
想来,那些个人特色极强,又不符合当今之世审美的神灵,早已被时代淘汰,消散为尘埃。
在这座小城里,供奉着如此之多的神像,人们自然是信神的,却并不过分相信丶盲目依从。
膜拜诸神,也只是世俗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并不刻意追求上进,也不过分恐慌灾祸,他们沉浸在热闹喧嚣的世俗生活里,珍惜今世的每一分每一秒,极尽所能地享受着,并不想改变太多。
贫穷或富贵都改变不了他们的习性,而那种对世俗烟火的热爱,连恶鬼和神明也侵占不了一丝一毫。
酒楼里有让人可醉太平的美酒,花楼中有令人流连长夜的美人,在这样的世道里,还奢求什麽呢?
楼下就是人流如织的长街,来自异世丶死而复生的驭鬼师阮清宁,正托着下巴坐在楼顶的瓦片上。
看着下方嬉笑打闹的衆人,她不知在思索着什麽,脸上一片祥和。
一只白鸟从她眼前飞过,飞向了不知名的远方,又盘旋着飞入了深邃如海的高空。
阮清宁的视线随那白鸟一起,越过了安稳的平宁,去往了平宁之外更遥远的地方。
快了!她想。
---
这时候,天师府中的商洛也在思考。
初回平宁时,他还不忘发愤图强,每日用一点点上进的喜悦,去冲淡生活中强烈的窒息和庸常感。
某年某月某日,他用黑色的墨水一笔一划地,在纸上写下了一年中的每一天,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都从未遗漏。
旭日东升时他走出阴冷潮湿的屋舍,过完同样阴冷潮湿的一天後,拖着沉重如山的躯体回到小屋,而後又用笔在纸上,重重地划去这一天。
一笔丶一笔又一笔,每一道划痕都是刻在他心上的伤痕。
人生如此沉重,不过那时候的他对生活仍旧充满了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