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佛顶案录正版阅读 > 第三案 痴8出发去无想山(第1页)

第三案 痴8出发去无想山(第1页)

第三案:痴(8)出发!去无想山

北周後期,我们乡里因战乱饿死了许多人。那时,爷爷就与我们现在一样大,23岁,正是人这一生中,最充满希望的年纪。我们家中颇有些钱财,爷爷便想着举事,在乱世之中碰一碰运气,成了便能封侯封将,便是不成,景况也不会比现在更差。他素来是个聪明谨慎的人,举事之前便思虑周到。他担心招募的乡民不服自己,于是,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他在家中的正房安置了一面巨大古怪的铜镜,然後邀请愿意投奔的乡民来家中做客。那铜镜可以上下左右任意旋转,乡民来家中与他相谈时,他便在相谈的中途,让人对着镜子自顾。这时,镜子里面就会出现诸如禽丶兽丶花丶木丶石,甚至男丶女丶老丶幼等人形图样,镜中人形有时甚至是帝王将相丶传说中的神仙。爷爷告诉乡民,那铜镜名叫“灵虚溯影镜”,是佛陀遗留下的宝物,可以照出世人前世的模样。你能想象那些乡民看见自己“前世”时的震撼麽?从此往後,爷爷家中被踏破了门槛。不光是本乡的乡民,还有外地慕名而来的,所有人都争着来看爷爷家的这面“灵虚溯影镜”,没人不想知道自己上一世是什麽模样。其实,那铜镜根本不是佛陀遗留下的宝物,它不过是面普通的铜镜而已。只是爷爷提前一天在绢纸上画些蛇丶兽丶人形丶花草等图案,然後附在铜镜的夹层中。当有人站在铜镜前时,爷爷便翻转镜子,镜中便隐约出现绢纸上的图案,爷爷便根据随机显示的画面,告诉这个人他前世的模样。後来,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爷爷甚至来不及准备不一样的图案,便随意挥两笔墨汁,告诉来人,他的前世原是云雾。到了後期,前世是云雾的人便越来越多。有一回,来人心血来潮,对爷爷说,你替我们照出了前世的样子,却不知你前世是何人呢?说罢,便不由分说,簇拥着爷爷去铜镜前自照。爷爷百般推辞,却怎奈衆人热情高涨,他便勉为其难的往镜前一站!这一站,院中之人都沉默了!因那镜中显示出了了不得的画面!如来!没错,所有人看见了,所有人都可以作证!当爷爷站在镜前时,镜子里分明就是端坐在…

北周後期,我们乡里因战乱饿死了许多人。那时,爷爷就与我们现在一样大,23岁,正是人这一生中,最充满希望的年纪。我们家中颇有些钱财,爷爷便想着举事,在乱世之中碰一碰运气,成了便能封侯封将,便是不成,景况也不会比现在更差。他素来是个聪明谨慎的人,举事之前便思虑周到。他担心招募的乡民不服自己,于是,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他在家中的正房安置了一面巨大古怪的铜镜,然後邀请愿意投奔的乡民来家中做客。那铜镜可以上下左右任意旋转,乡民来家中与他相谈时,他便在相谈的中途,让人对着镜子自顾。这时,镜子里面就会出现诸如禽丶兽丶花丶木丶石,甚至男丶女丶老丶幼等人形图样,镜中人形有时甚至是帝王将相丶传说中的神仙。爷爷告诉乡民,那铜镜名叫“灵虚溯影镜”,是佛陀遗留下的宝物,可以照出世人前世的模样。你能想象那些乡民看见自己“前世”时的震撼麽?

从此往後,爷爷家中被踏破了门槛。不光是本乡的乡民,还有外地慕名而来的,所有人都争着来看爷爷家的这面“灵虚溯影镜”,没人不想知道自己上一世是什麽模样。

其实,那铜镜根本不是佛陀遗留下的宝物,它不过是面普通的铜镜而已。只是爷爷提前一天在绢纸上画些蛇丶兽丶人形丶花草等图案,然後附在铜镜的夹层中。当有人站在铜镜前时,爷爷便翻转镜子,镜中便隐约出现绢纸上的图案,爷爷便根据随机显示的画面,告诉这个人他前世的模样。後来,因为来的人实在太多,爷爷甚至来不及准备不一样的图案,便随意挥两笔墨汁,告诉来人,他的前世原是云雾。到了後期,前世是云雾的人便越来越多。

有一回,来人心血来潮,对爷爷说,你替我们照出了前世的样子,却不知你前世是何人呢?说罢,便不由分说,簇拥着爷爷去铜镜前自照。爷爷百般推辞,却怎奈衆人热情高涨,他便勉为其难的往镜前一站!

这一站,院中之人都沉默了!因那镜中显示出了了不得的画面!

如来!

没错,所有人看见了,所有人都可以作证!

当爷爷站在镜前时,镜子里分明就是端坐在莲花台上的佛陀如来!

爷爷的前世是如来的消息不胫而走,前来投奔的人越来越多,而这次,大家对待爷爷的态度比之前更加恭敬,甚至带着仰望与敬畏。毕竟从前看见的佛陀是庙里的泥身塑像,冰冷而高不可攀。可面前的这个佛陀却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

可惜那时,後周柴荣已经坐稳了江山。爷爷投奔无门,他便索性不再想着举事了。他笑着对我说,封侯封相哪里比得上封神封佛呢?

爷爷自称佛陀转世,创立了大乘教。一时之间,信徒蜂拥而至,短短两年间,大乘教在一跃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俗家弟子教团。

所以,我的兄弟,你看见了吧。我们大乘教的兴起并非是因为爷爷德行高远,他本人对佛教教义其实根本一窍不通。可是,只要他有本事让衆人信服,他就能成为万衆敬仰的神。这并非投机取巧,事实本就是如此。

爷爷在摄山的大雪中与我讲这些,那时候我年纪还小,听的也不慎明白。

可是,这些年,我渐渐懂了。

***

“无想”,取自佛典色界四禅十八天中的无想天。无想即是无念,禅宗六祖慧能在《坛经》中提出,“立无念为宗”。无念不是百物不思,而是远离烦恼之妄想,体征宇宙本体之“真如”。

无想山上有无想寺,始建于六朝时期,在唐代武德年间有过重建,名无想禅院。寺後有观音岩瀑布丶石观音洞与三处摩崖。

南唐韩载熙有《赠寺僧诗》,描写无想胜景:

无想景幽远,山屏四面开。

凭师领鹤去,待我桂冠来。

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

林泉自多兴,不是效刘雷。小乘教的所在距离无想寺不远,以大山为屏障,迎面可望见观音岩瀑布,直泻而下,形成潺潺山溪,流经小乘教精舍。比起大乘教所在的摄山山谷,小乘教则多了几分水的气韵与灵动。

因此番早有约定。崔辞一行跟随大乘教81位信徒轰轰烈烈而来,进山时,便沿途有小乘教弟子殷勤迎接款待。觉尘之前并不知知府大人与可政禅师的高徒也会来,仍然以最高规格迎接了明悟。

大乘教的人虽对小乘教敌意满满,但常言道,伸手不打笑脸人,且有明悟梵主坐镇,此时此刻也不是造次的时候。于是,两教中人沿途一路无话,气氛倒也和睦。

一行人走了两里地,渐渐听见瀑布水声,视野也开阔起来。

“诸位贵客,前面不远处就是我们小乘教的所在了!”那小乘教引路的弟子双手做合十礼,恭恭敬敬说道。

明悟谦和还礼,道了声:“有劳!这几日将要叨扰了!”

那小乘教弟子道:“梵主大驾光临,是我小乘教之荣幸。这几日,除了大乘教之外,观音教,妙吉祥,弥勒涯,佛身寺四大教团也将陆续到来,到时六大教团齐聚无想山,也是佛教俗家弟子的一大盛事!”

那小乘教弟子刚说完,却听冷冷一声“哼!”打破了氛围。发声的正是静禅护法,她今日穿着护法的缎黑法袍,甚是威严有气势。

“本护法只听说过五大教团,从未听过六大教团。你们小乘教才有几年,也配与五大教团齐名?此番无想山真如林之约,本是我教梵主与血魔的三年约定,效仿当年佛陀感化央崛摩罗,令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觉尘好不要脸,也要横插一杠,妄图压过我梵主一头。如今五大教团齐聚无想山,你当是为了你小乘教而来?衆教中人乃是为了一睹我大乘教明悟梵主的风采才来到这里的!”

那小乘教弟子闻言,顿觉无趣,不再作声。

唐妙音道:“静禅师姐,这些话与他说,他也不懂得,等下见了觉尘,再当面质问他不迟!”

不等静禅说完,只听不远处林中突有猛虎咆哮,那声势如破竹,雄浑悠长。衆人都是一惊,目光循声投去,只见一只身姿矫健丶通体雪白的猛虎从林中奔腾而来,惊得鸟儿四处纷飞。

李暧率先一步护在崔辞前头,有李暧在此,崔辞自是不怕。慧伽自有绝世武功,也无所畏惧。

可那些刚才还对小乘教不屑一顾,出言不逊的大乘教衆人却乱作了一团,没头的苍蝇般四处逃窜。

“无想山竟有猛虎随意出没?!”

唐妙音紧紧拽着明悟的胳膊,吓得瑟瑟发抖。静禅护法更是面无人色,连逃跑都忘了,直接撞倒在树下,头破血流。

白虎的身躯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犹如一道闪电,径直朝着人群扑了过来。

慧伽恐它伤人,折下一根树枝迎上去,暂时阻住了它的来路。那白虎见有人过来,双眼闪着凶横的光,张开血盆大口,一声嘶吼之下,露出锋利的獠牙。

“哇!”

“救命啊!”

“快跑!”

大乘教中人愈发惊恐,尖叫声丶哭喊声四起,为了逃命开始互相推搡踩踏起来,场面混乱不堪。

那81名信徒中还有那个年纪很小的女孩子,她母亲竟也顾不上她,独自逃命去了。女孩相追她母亲而去,被树枝绊倒,摔破了腿,她疼痛难当,坐在地上大声啼哭起来。

孩子稚嫩的声音迅速引起白虎的兴趣,它丢下慧伽,朝那女孩子扑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