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
郁林是一个超乎想象的皇帝。
虽然很多人想把她的成就归功到她的臣子身上,觉得都是臣子们出力,才有了天顺帝的丰功伟绩。
但实际上,能让臣子效劳,将合适的臣子放到合适的位置上,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价值,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遑论这位君主的能力也不差,性格虽然专横强硬了些,但治国的手腕绝对超过她很多位祖先。
于农业上,她派人研发出了新的水稻品种,极大的提升了粮食産量,使得国家饿死人数骤减,之後人家有了爆发性的增长,为後来天命帝(郁容)的全球环游(占领)提供人口基础;
于工业上,她鼓励技术丶鼓励创新和发明,设置了专门的发明院,积极推进民间和官方的设计,将有利于百姓的技术全面推广,极大的方便了生活;
于政治上,她平衡官民关系,推广活字印刷和学堂制度,降低百姓读书的门槛,使得参加科举的平民越来越多,打破了固有的阶级垄断,甚至随着时间推移,女子当官的形象也越来越普遍;
于军事上,这位帝王的手段虽然不如她的女儿那样激进,打遍全世界无敌手,但她的怀柔包容政策很好的促进了周边少数地区跟国家的融合,以最小的代价拿下了西北丶西南等地;
于……
总之,这位帝王本身就很传奇。
哪怕是她册封自己的父亲,曾经的惠宁帝为惠安长公主一事,朝臣们惊讶过後也就过去了。谁让天顺帝颁布指令说这是惠宁帝本身的意思呢?
看看蒸蒸日上的天顺帝,维护她正统地位的陆清莳,再看看日暮西山的惠宁长公主,碌碌无为的几个前皇子,明眼人都知道要怎麽选。
就连她册封惠宁帝曾经的二妃为二侯一事,朝臣们细思之後,也觉得是这位帝王的手段太可怕。你们只看到她大逆不道给自己的庶母封侯爵,却没想到郁林这一出,省下了两个亲王的爵位。毕竟那两个皇子都是她的弟弟,按照规矩也是要封王位的,如今两个侯爵就打发了,这里面的差距可大了。
他们愈发觉得陛下深不可测。
不敢作妖。
郁林在皇位上待了很久。
从始至终她都只有郁容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继承了她的意志和野心,进一步拓宽了她的帝国疆域。
後宫的妃嫔倒是弄了不少,林梅和林兰(收完孝後改母性)去梁丶杨二侯身边做了女官,卢乐生和彭俊仗着潜邸情分一人领了一个嫔位身份,但卢乐生因为那碗毒丨药,入宫没两年就死了,死後单独葬在了京郊,他死之後,牛氏就守着那座宫殿当一个沉默无言的粗使嬷嬷,直到最後自己也死了。郁林下旨将她葬在儿子身边。
彭俊比他要好一些,但他知道郁林的心始终在陆清莳身上,他们只是不起眼的陪衬。随着後宫的美人越来越多,彭俊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
最关键的是,身为嫔妃,身为一个不受宠的嫔妃,他没有护卫长时候的被需要感,无能充斥着他的周围,最後自己把自己沉默死了。
郁林看到彭俊的下场,怎麽都不同意封陆清莳为後,继续让他当官,发挥自己的价值。她难得有一丝宽容,但所有人都知道,陆清莳的名字记在玉牒之上,还是郁林亲自写的,属于史书承认的天顺帝元後。
陆清莳起初又哭又闹,死活想要个正式名分。直到郁林带他去看了玉牒,瞧见自己的名字,才终于安静,耀武扬威地做皇後,压制後妃丶调丨教新人。当然,前朝的为官之路也没落下,他的功绩要是全部念出来,一个时辰都不带停的,无愧于青史留名的身份。
而作为她们的女儿,郁容从小就展示出了对世界的向往,这位奇女子的野心从未遮掩。十七岁时,她带着母亲给她的兵马丶人手和资源,一路向西,征战沙场,从黄沙县出发,她花了二十年时间,最後在东南省登陆,以实际行动证明地球是圆的这一说法,打破了原来天圆地方说的限制。
在她跨越山海的时候,她打赢了无数的土着势力,喊不上名字的小国家,逼的他们不得不对帝国俯首投降,甘愿成为帝国疆域的一部分;也发现了皇朝疆域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高産粮食作物和橡胶,这些东西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时代的发展。
她走的时候,郁林风华正茂。
她回来的时候,郁林风采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