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鹏与陈临是堂兄弟,俩人年纪相仿,关系也亲厚。自他那前嫂子去世后,他爹娘就想为陈临再说一个亲事,只不过那会儿陈临他娘身子垮了。
家徒四壁还有一个生病的老娘,陈临不乐意,旁的人也不见得乐意嫁给他。
没几年后,大伯娘去世后,爹娘再开口还是被临哥以习惯一个人为由给拒绝了。
一个人过日子,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何苦再增一人,平白让人过上苦日子。
他脑子活泛,将一块偏僻的水田改造成池塘,种上开始搞种植莲藕,手里还真攒下不少银子。
去岁不知是不是一个人待孤寂了,他爹娘按照惯例催他成亲,这回他到时松口了。
还待继子如亲子般对待,俩人关系亲近得很,他家的泼猴见了回来酸溜溜。
陈临站在池塘边摆摆手,“你抽吧,抽了让小孩带些回去。”
“我说临哥,你对他们也太好……”陈鹏偏了偏头,被三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陈鹏改口道,“成。”
这池塘也是陈临一个人的,陈临说给,那就给。
反正他也是蹭吃的。
陈鹏闷头抽了两根出来。
初夏荷叶涨满了池塘的时候,藕带不怕抽,若是不把藕带抽掉一些,到了秋末的时候莲藕长得就小了。
当然,藕带也不能多抽,次数多了也会对荷叶有影响。
抽完约莫七八斤藕带,陈鹏从池塘中站起来,衣裳几乎全身湿透,一身泥泞地跑去不远处的溪边冲洗起来。
又就地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
抽掉的藕带被陈临分成两份,陈临见陈鹏回来,指着其中一份说,“这你带回去,剩下的几个小孩分一分。”
乔小圆听了这话,嘴里的芝麻糖拿开后,他说,“临叔叔,我不要的,莲子很好吃哦,对吧,苗苗。”
苗哥儿茫然地点头,“对啊,好甜。”
陈临摸摸乔小圆的脑袋,“喜欢吃莲子啊?那叔叔等会再给你们拿一个。”
“谢谢临叔叔。”乔小圆点头。
“这个是藕带,是叔叔种的,如果没吃过的话,你和苗苗拿回去尝一尝好不好吃?这样叔叔以后才能种得更好,你觉得呢?”
乔小圆还在犹豫不决,梁归在旁边帮忙说,“圆圆苗苗,这个好好吃,我娘做的藕带炒腊肉,我吃了一大碗饭。”
梁归还在旁边描述藕带有多脆多甜,腊肉有多好吃。
乔小圆与苗哥儿对视一眼,“咕噜”咽了下口水,抬头望着陈临的眼睛说,“那好吧,只要几根哦。”
“尝一尝,就够了,对吧苗苗。”
乔小圆碰了一下苗哥儿,苗哥儿慢半拍地点头。
“好。”陈临做主给几人分了分,一人也就一斤多一些。
回去的路上,乔小圆他们手里拿着一个莲蓬哇哈哈地一路笑一路跑,跑累了抠两颗莲子塞进嘴里。
莲子入口清甜,嚼几口莲芯的苦味便蔓延出来。
乔小圆皱巴着一张脸,“咦……好苦啊。”
等过了一会儿,跑累了又给忘了这事,小手一抠,又吃了一颗。
“哇……还是好苦!”
陈临二人跟在后头,背篓装得满满当当的,上头还卷着几张草席。
陈鹏看着前面的小孩,低声问,“如今城里还不能交易么?”
若是还乱着,谁敢冒着生命危险去叫卖啊。
陈临用了两亩水田充当池塘,交税的时候粮税还是得交两亩,以前他一个人吃住。两亩稻子刚好够他一个人吃喝,池塘的藕带、莲子、莲藕都能卖钱,除了抵粮税,还有不少富裕。
如今多了两口人吃饭,去岁冬天莲藕就没怎么卖出去,最后剩下的大部分都只能制成莲藕干,今年要是再卖不出去,怕是粮税交不上了。
陈临解释说,“鹏子,我和你交个底,叫粮税的银子我今年还够。”
陈鹏点头,“行吧,有什么事记得开口。”
挨个送了乔小圆他们回家,陈鹏也拿着藕带分开了,陈临牵着梁归往家里走。
……
地上的柴火多是枝丫不多的树枝,这样的柴火方便平时炒菜煮饭用,而且也比稻草耐晒许多。
加上枝丫少,一捆柴火烧上一天多是足够的。
显然砍柴火的人是下了心思的。
乔岳一手提着柴火,一手拿着锄头进屋。
方初月刚好在院子里淘米,米白色的淘米水盛在木盆里,他站起身,“回来了,怎么还砍了柴火回来?”
乔岳跟着他走进灶房,将柴火堆在墙边,“是大秦特意砍来的,见到是我跑得草鞋都快掉了。”
方初月将米放进瓦煲里,泥炉已经提前生好火,盖上了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