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北宋县令庶女苏西玻猫 > 130140(第7页)

130140(第7页)

“夫天地立极,君亲定伦,师道居五礼之枢,实人伦之砥柱也。我对陛下说,我希望我的字,可以让恩师亲取。”

陈允渡说的坦坦荡荡,像是为了应对梅尧臣的怒气,他紧接着说出自己准备的一套说辞:“负箧而不思饮水之源,执经而敢忘传灯之德,此非沐猴之冠,禽兽之披衣乎?梅公也不希望我是悖逆之徒吧?”

自贬过后,是感情牌,他语气真挚,尤其是双眸凝望着旁人的时候,几乎鲜有人能不被其打动。

“我无恩师,无以至今日。难道恩师嫌我愚钝,不肯收我?”

梅尧臣斥:“强词夺理!”

那可是官家主动提出要给人取字,谁知道就被这混不吝的小子轻飘飘的推辞了,他知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皇帝亲仁和善,被人拒绝,心中是否又会生起不满?是否会影响他日后的仕途?

他心中担忧的不行。

原以为当年行事倔强的小子已经长成大人,现在看来,当真荒谬,连梅丰羽都比不上!亏得长得比他高了一个头,但行事还是孩子心性。

他心头闪过了一百句一千句斥责,又闪过了一百句一千句的利害分析,可话到了嘴边,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化作眼角莹润的水汽,再也消散不了。他伸手在陈允渡的肩头重重一拍,然后伸手抱住他,身影单薄。

罢了,终归是自己没教好他。梅尧臣指尖颤抖,心中暗自下定决心:若是陈允渡因为这件事惹了官家嫌弃,他也要尽己所能,让他不埋没人海。

——可那是官家啊!

梅尧臣愁眉苦脸。

陈允渡察觉到了梅尧臣身上传出的极不安定和忧心忡忡,嗓音带上笑意温声道:“恩师若担心陛下因此嫌我,倒不是小瞧了我,而是小瞧了陛下。”

梅尧臣缓缓抬头:“嗯?”

“陛下没有责备我,”陈允渡说,“他夸赞我忠义礼孝,说梅博士教出了一个好学生。”

陈允渡的声音带着奇异的安抚力,见梅尧臣镇定下来,他接着问:“所以现在,恩师愿意亲自为我取字了吗?”

眸子灿若星辰,少年般清脆无束。

梅尧臣终究抵抗不住这样炽热的目光,偏过头去,抬起自己的袖子囫囵擦了擦眼角,哽咽道:“你可真给我出了个难题。”

他嘴上说着嗔怪的话,但心底已经开始思索了该从哪本经史典籍寻找足以与陈允渡相衬的字,生平第一次,他觉得自己所读的书太少太少,不够从卷帙浩繁中寻找自己心仪的那一个字。

好在,陈允渡的生辰在月底。要是当下就让他想出,怕是他会忍不住直接晕过去。

梅尧臣让陈允渡坐下,询问着当时殿上的情况。

无论梅尧臣怎么问,陈允渡都是温和的两个字,“还好。”

紫宸殿中,鎏金博山炉升起袅袅龙脑香,上首的龙椅旁边刻着它的别称:政事堂。皇帝坐在上面,垂眸之际,仁善中带着天威浩荡,叫人不敢直视。

皇帝看见陈允渡的装束无疑是十分惊喜的,他挑选的三篇策论文笔老辣,针砭时弊,没想到这样的真知灼见,会是一个还未弱冠的少年写出,当即龙颜大悦,主动赐字。

陈允渡的用词委婉,但再委婉,也掩盖不了那是拒绝,殿中一时间陷入寂静,连带着其他人的呼吸声都变轻了。

皇帝经历了狂喜和不可置信后,冷静下来,询问缘由。陈允渡静默一瞬,将自己的想法如实说出。旁边冯京急得想要拉他,但听到后面,他怔在了原地。

第一次上庙堂的少年在面对君主的时候不卑不亢,有条不紊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殿中陷入了比刚刚更漫长的安静,众人越听越认真,目不转睛地看着中央侃侃而谈的少年。

殿中明灯数十盏,光却只落在了他身上。

等到他最后一个字结束,这种安静依旧被保持着,半响后,皇帝抚掌而笑,“孝以治天下,榜眼此悟,乃天下学子表率。如亲长恩师抛掷脑后,虽良才,吾不敢用矣。”

宦官在旁边附和的笑,恭贺着陛下,同时用眼角余光瞧着下首的众人。今日群英荟萃,有状元冯京慷慨陈词,有探花郑獬妙笔生花,但这一瞬间,连冯京都被人忽略了去,叫人眼里只看得见他一个人。

透过少年挺直的脊梁,他仿佛看见一个未来的宰辅正在冉冉升起,毕竟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得到皇帝亲口在紫宸殿上称其为天下学子表率。

榜眼虽然耿直,但仁义重礼,正好得了陛下的欢心。宦官心中震动,在陛下笑出声之前,谁也不知道这位本有着远大前景的少年人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不管有意无意,这都是一场豪赌,更好的消息是:他赌赢了。

场上泱泱学子,皆没有他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第135章打马游街“这怎么可能?”

还没等宦官从惊讶中回过神,就听到皇帝接着道:“不过君无戏言,说好要给你赐字,便一定会做到。这样吧,等梅博士取了字,叫人送来宫中。”

是以,依旧算是皇帝钦赐的字,只不过是让梅尧臣先拟好罢了。旁边的臣子极有眼色夸赞着陛下圣明。

陈允渡简要地将经过和皇帝打算说了。

梅尧臣深吸了好几口气,才接受了这个事实。他总算弄明白陈允渡一回来就朝着他作揖,假模假样地说“辛苦”是什么意思。

想到自己取的字会送到官家的眼前,他几乎有些坐立不安。

陈允渡给了他充裕的消化时间,他坐在许栀和的身边,从袖中取出一根做工精致的发簪,别在了她的发髻上。

许栀和伸手摸了摸发簪的花纹,上面嵌着宝石和珍珠,她问:“你买的?”

陈允渡应了一声,目光落在她低垂的眼睫上,笑着慨叹:“很漂亮。”

说话时他的眼睛目不转睛,温柔的目光如有实质晃动夜风,不像是在夸发簪。

许栀和的脸不争气地红了红。她放下自己停留在发簪上的手指,压低声音问:“不是说晚间有进士宴?你没有去?”

“没去,”陈允渡如实回答,“想回来见你。”

许栀和抬眼看了他好一会儿。

陈允渡一脸不以为意,想来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在外人看来是个什么形象了——敢在天威浩荡前坦率直言,面对学子聚首的机会掉头就走,说好听点是清正纯正,说难听点,就是太不懂得约定俗成的人情世故,很容易被人排斥在外。

他伸手将许栀和手拢在自己的掌心,说起了另一桩事:“今年二甲破格多录了七人,小舅舅正好是第五十一名。归为二甲。”

许栀和身上的惊喜几乎要外溢出来。

“他说梅公整理的文卷很好用,得空闲要亲自上门感谢,”陈允渡小声说,“看样子是要备礼好生感谢,我没有贸然提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