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穿越做纨绔(科举)桃花白茶 > 6070(第1页)

6070(第1页)

第61章第61章风气【二更】

第61章

文家也没想到,他们整理的册子,对纪霆有这样大的影响。

文家当然是好心。

毕竟国子监那些事,外人很难知晓。

可他们家夫子众多,也有在国子监任职回来的,故而多说了些。

他家想着对纪霆肯定有用,便整理好送来了。

不管那国子监内里情况如何,皇上的重视,以及纪家的前途,都是很明显的。

虽说纪霆不能去文家书院,但对文家来说,其实是赚了的。

若那国子监真的读不成书,以后再请纪霆来自己家,那不就行了。

谁让两家就要结亲啊。

以后换学校,肯定先换他们家的。

文家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判断,觉得纪霆在国子监读不下去,然后再来自己家,是有其原因的。

这个原因并不在纪霆身上,只出在国子监。

要说国子监这种官署教学机构,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五帝之学,那时候叫成均。

接着便是周人立太学,太学这个名字,大家已经很熟悉了。

可太学又分东西南北四个学,具体名字不尽相同。

之后屡次改名,单在汉,晋,便有太学,国学,国子学之称。

这些名字,其实至今也有沿用。

世人说国学,必然想到的是各类儒家经。

再之后的国子监,同样能看出名字的含义。

机构成立,便是为获取真才以为邦国之用。

这种想法自然是好的。

本朝建国初期,也确实起到不小的作用。

但凡充实里面的人才,皆有自己的才干,出了不少能臣。

而里面的学生皆被称为监生,一般是两类学生组成。

其一并无功名,由皇上恩典进入其中,多少是朝中有功之臣,用于奖赏各家子弟。

其二则是地方府,州,县,送来的好学生,秀才举人皆有。

这两种做法,既照顾了有功之臣,同样也能招揽有天分的学生。

看着似乎非常完美。

但这东西,也只是看着而已。

从文家打听来的消息看。

国子监第一类学生,基本是皇亲国戚跟权贵子弟。

这也好理解,毕竟他们的父辈跟皇上接触的时间长,最容易收到恩赏。

当初定下这一条的初衷,便是彰显皇上恩德用的。

可这样一来,这些身份尊贵,有权有势的子弟们,便自然而然结成团伙。

而且这类学生,还不需要功名,等于谁家子弟想过来,只要跟爹娘说一句,再求求皇上即可。

国子监的夫子有多厉害自不用说,其实不用家中子弟开口,这些

官员都会主动去上书。

刚开始,那些皇上管得可能比较严,之后想着不好厚此薄彼,所以能去的都去了。

一来二去,这倒不像是恩赏,更像管理。

在京城正四品以上的官员,基本有机会。

所以这一部分学生质量参差不齐,还整理耀武扬威,便不足为奇了。

也有人说,那不是还有第二类监生,由各地官员推荐上来。

各地官员推荐?

察举制最后发展成什么样,大家心里都有数吧。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搞到现在,所谓推荐的好学生,基本是各地官员跟当地士族的利益交换。

白台州也不例外。

推荐过来的,都是当地大族子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