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穆迟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个杜家的叔叔是谁,因为自打他出生以後,便从没听到人提起过他。
可在後来,因为父亲想要重修《大昭律》,谢穆迟便专攻刑名。他在本朝的卷宗上,看到了一桩年深岁久的惨案。
原来杜家的那位叔叔,十九岁就被满门抄斩了。
即便後来澄清翻案,可是两百馀条性命,满腹苦楚委屈,只被白底黑字一笔带过。
谢穆迟在那一刻明白,父亲重修《大昭律》,或许就是为了此。
下位之人的性命全在上位者的一念之间,所有的不公,所谓的刑法,在权势面前全都不堪一击。
而父亲想要做的,是让不公可以诉诸于律法,而非一句“罪该万死”就不得不死。
谢穆迟从小到大,有过很多的老师先生教他读书,可他一生之中,最最重要的老师,是他的父亲。父亲教他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他,以至于,他最终也想要步入父亲的後路。
父亲从小就教养他,食君俸,忠君事,而他们的君从来都是百姓。
民生,君生;民亡,君亡。
没有百姓,哪来的君主。
父亲的形象十分高大,谢穆迟向来将他的话奉为圭臬,他将此话牢牢记于心中。
谢穆迟有个皇帝表伯,表伯有一回同他说:好孩子,你生了好时候啊,你的父亲帮你铲除很多很多的阻碍了,往後,你走上他的路也不会这麽辛苦了。
他知道,表伯嘴里,他要走的路是什麽路。
是即便以身殉道不茍生,道在光明照千古的路;是素履之往,独行愿也之路;那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路。
这条路不好走,他不知道父亲当初是怎麽走过来的,他只知道,将来他亦要踏上这条路。
後来,谢穆迟也考取了功名。但他没有父亲那样厉害,只中了个探花。
祖母时常说他们是有力气没处使,像他们这样的地位,就算是不去科举,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或许是因为自己父亲的缘故,谢穆迟从未这样想过。
可许多时候祖母心疼自己读书用功,会和母亲吵架。父亲知道了之後,和祖母也吵了一架,他在门外听到父亲说,“您既待他好,就万万不能这样疼。难道是想让他重蹈我的覆辙吗?”
祖母便也再没吭过声了。
谢穆迟年少之时就喜欢往吕家跑,公主祖母说他和父亲年轻时候一模一样,都把吕家当成家了。
他和父亲不大一样,他往吕家跑是因为吕家有小昭妹妹,父亲可不是。
後来,谢穆迟如愿以偿娶了小昭妹妹,而他的岳父,正是吕家的那位大名鼎鼎,从无败战的大将军。
吕叔叔年轻时候就常在边关,而随着父亲升至首辅,吕叔叔也得到了重用,哪里出了倭寇丶海盗,吕叔叔连夜就能带着兵杀了过去。
父亲是个好父亲,是个好首辅,即便他待谢穆迟很严厉,可谢穆迟的心中,没人比父亲还要好。
许是母亲年轻时候受过什麽伤,後来落下了病根,年纪大了身体就一直不太好。
谢穆迟四十岁的时候,已经入了内阁,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春澄堂有株很大的桂花树,这棵树从很早很早就一直在这里了,它见证了父亲和母亲之间的情谊,承载了他们的所有辛酸苦楚。
有一年的春天,春澄堂的桂花谢了个彻底,母亲染上了风寒,自此卧床不起。
而随着母亲倒下,父亲也跟着一块病下了,他们终究是没能熬过那个万物更新的初春时节。
父亲的故事就这样结束,可他已经完成了年少之志,和年少之人同衾同xue。
如此,也算得十分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