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一户是齐霄南某天带回来的,被家人卖了。那天刚好齐霄南路过牙行子,就把他给带了回来。
在这个动乱的年代,人命贱如草,梁一户的卖身银两也不过十两银子。
单靠梁一户肯定是不行的,沈青云还请了一个掌柜,这是城北的张掌柜推荐的,余斯。
梁一户跟着小绿学的东西有点杂,小到家里的生活安排,大到外出店铺的运作查账等等。
沈青云跟着瞅了两眼,小绿不亏是小红的徒弟,这简直就是一个全能的管家。
经过半个月的磨合,梁一户成功地出师了。沈青云家里的事情没有太多,大部分的他都是呆在店铺里的。
收税进行得很顺利,因为之前官府提供的良种,每家每户收成都很不错。
家家有余粮。
收粮的商队也来了,不过因为之前战乱的原因,没多少家愿意卖粮。
收税的事情告一段落,由齐霄南出面牵线,沈青云在祥和酒楼宴请新来的农官杨承郁。
沈青云端坐在靠窗的位置,湖蓝色裙裾上绣着暗纹缠枝莲,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茶盏边缘。
身旁的李文政一身藏青常服,双手交握放在膝上,眉宇间带着几分拘谨。
“咯吱”一声,厢房木门被推开。齐霄南身着石青色锦袍,侧身引着一位老者进来,“阿云,文政,这位便是杨大人。”
沈青云与李文政同时起身。来人虽头已白了大半,却梳得一丝不苟,藏在方巾下的鬓角修剪齐整,深灰常服的领口袖口都浆洗得笔挺。
他目光扫过屋内,落在沈青云身上时微微一顿,随即拱手笑道:“原来这就是令夫人,真是国色天香啊。”声音洪亮,带着中气十足的爽朗。
“杨大人谬赞了。”沈青云屈膝行了个半礼,鬓边银流苏轻轻晃动,“一路辛苦,快请坐。”
她抬手示意主位,目光却不着痕迹地往李文政那边偏了偏。
杨承郁哈哈笑了两声,拱手作揖时袍袖翻飞:“坐,都坐。”待众人分主次落座,他才转向李文政,眯眼打量片刻。
“这便是令侄么?瞧得倒是挺精神的。”
李文政连忙起身,作辑行礼,“见过杨大人。”
杨承郁点头示意,“倒是一表人才,怎么想不开要想去学农事。”杨承郁对于今天的带来他是知道的,还以为是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要跟着学。
没想到竟然是一个少年郎,农事可少有少年郎学习哟。
李文政有些紧张,不由自主地看向了沈青云。
沈青云对他报于一个鼓励的眼神。
在沈青云的鼓励下,李文政大胆地说道:“因为我喜欢。”开了这个口,李文政松了一口气,滔滔不绝地这样说起自己的看法。
杨承郁看向李文政有些赞叹,没想到这少年郎还能说的头头是道。
他捻着花白的胡须,目光在李文政激动的脸上转了两圈,问道:“你还年轻,难道你不想去报取功名吗?”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李文政把精力放在来农事身上,后面想在回去读四书五经什么的,那可就很难了。
李文政回道:“之前婶婶也和我说过,但是这并不合适我,做这个选择我并不后悔。”
“好,就冲你这么说,老夫还得真收下你。”杨承郁拍了下桌子说道。
他也希望这一身本事能有人继承,可惜家中子弟皆不愿。从他这搭上线后,就自找门路跑了。
宁愿去做工匠,都不愿意来做农官。
杨承郁叹了口气,这工匠多难做,很容易脑袋不保,农官多好。
就是没人愿意。
李文政当场拜师,敬了一杯茶,“老师!”
杨承郁接过了,笑道:“快坐下吃饭吧。”
齐霄南起身和外面的小二低声吩咐了一句,再次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个盒子。
这是沈青云提前准备的,因为不知道结果如何,她把盒子暂放在了外面。
如果事情不成,这礼物她就不拿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