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虽然被接通,但对面既没有“嘟”也没有“喂”,主打一个一言不发。
这些年自主创业练就的打开局面能力也没有白瞎,萧云徊鼓足勇气问:“你是小宇吗?”
“我是。”袁恒宇声音听起来沉着清冷,鲜有情绪夹杂,仅凭声音判断,比他们春节重逢时要冷漠许多。
暌违两个月,萧云徊终于又听见袁恒宇熟悉的声音。
他不可遏止地心情雀跃,稳住语气向袁恒宇自我介绍,简明扼要说明来意和团队建设布局,并提出待遇和出勤时间可以再议。
毕竟他听沈正一说过,袁恒宇近两年一直在实验室连轴转。
袁恒宇听萧云徊报完条件与义务,不多时,他回复道:“我需要考虑一下,我会在一周内答复你。”
萧云徊理所应当同意,袁恒宇说完“再联系”,便匆匆挂断电话。
那之后一个周,对萧云徊来说前所未有漫长,手机更是如影随形贴身携带提醒全开。
终于,到了约定的最后一天,袁恒宇的电话如期而至。
萧云徊接通电话,二人先是沉默无言。
然后袁恒宇开门见山:“你说的条件,我没问题。我这边还可以带我的师弟,杨童,就是在过年时你见过的人。他编程的基础扎实、掌握的技术很多。”
萧云徊在电话这头忍不住双手握拳激动,再朝电话那头云淡风轻地说:“很好,你们熟悉能形成默契,也省得我们再找一个人过来和你配合。”
袁恒宇倒也直接:“上次你说你们园区一周运营六天,其中一天出勤我们可以定在周六,其余工作日的出勤,我们无法保证,只能争取达到你说的每周两天。”
袁恒宇还是一如既往,认真和萧云徊讨论工作。
“嗯,我上次就说了,出勤的问题我们可以再议。我们的合作以目标为导向,只要你们按照标准完成任务,其他方面我们都可以配合。”
既然袁恒宇这小子公事公办,萧云徊也不甘示弱,拿出职业素养理性沟通。
两人就业务问题相谈甚欢,友好挂断,约定下周袁恒宇和杨童一起到繁星电商园签合同。
萧云徊曾经以为,在电商物流行业几经摸爬滚打后,他的心早就和摔跤后身上磨的茧一样硬。
可想到下周又可以定期见到袁恒宇,想到过年时被疑似萧星星或杨童的某个混蛋撞到袁恒宇怀中时的心荡神驰,他不自觉嘴角上扬起来。
进来送文件签字的李珊珊从未见过萧总如此莫名其妙痴痴笑,有些害怕:“萧总,你还好吗?”
“我好吗?当然,我很好啊!”
李珊珊看萧总笑容满面说自己很好,可李珊珊没看萧总这样笑过,她不确定他是不是真的很好。
事实上,萧云徊兀自左右互搏的那一周里,袁恒宇在于冠朝的压榨下,度过了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三小时的七天。
起因自然是开年后那次例会,导师随口确立袁恒宇硕士期间可以深耕的方向,那之后,他与导师邮件往来十几个回合,深度细化硕士论文命题。
导师直言不讳,他们实验室在nerf优化方面尚较薄弱,希望尽快有一组能展示的实验数据,而袁恒宇的硕士研究,可以在此交叉中深化。
涉猎这个领域,自然增加与于冠朝的正面交锋几率,那是当时的袁恒宇,不曾想到的。
于是,于冠朝借由此事,假导师之名,更方便地利用袁恒宇,今天让他跑数据,明天让他做优化,诸如此类。
接到萧云徊电话前的两周,袁恒宇正应于冠朝要求在做一个优化实验,于冠朝将自己的部分工作划拨给他,要他数据清洗、代码优化和实验跑通,完成时间在周五的下一次组会前。
依照袁恒宇当下的学术素养,他自然知道如此任务早不是一个硕士能够负荷。
他试图和于冠朝争论工作量,并要求于冠朝明确修改方向和实验设定,但于冠朝只是含糊其辞。
不善社交如袁恒宇,也不难看出,于冠朝在故意刁难他。
袁恒宇十分讨厌于冠朝,所以他不想输。
从接到任务后,袁恒宇又变回研一那个天天熬夜跑实验的拼命三郎,一边苦查相关文献,一边改代码调参数,一肝就是整两周。
杨童则自告奋勇担任袁恒宇的助理,在一旁查文献打下手,兼端茶倒水添咖啡,每日雷打不动坚持到凌晨两点往后,堪称迷弟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