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在孟家人的认知中,孟福生再怎么样也是他们从小精心培养又出过留学归来,即使在京城也属于精英阶层,况且相貌、身高、性情无一不好,而许明月只是乡下小地方的乡下女人,遇到孟福生后恋爱脑,爱孟福生爱的死心塌地太正常了。
唯独一点,孟家人都认为许明月将阿瑟的名字取的太露骨了些,像他们孟家这一代孙辈中最大的姑娘孟慕兰,一个‘慕’字,又含蓄又能表达其意又好听。
乡下姑娘表达爱慕之情还是太热情直白了些。
就没有一个人想过,‘爱梦’这个名字会是‘孟福生’取得,‘阿瑟’这个小名才是许明月取的,都默认许明月才是那个恋爱脑,甚至因为阿瑟的大名,对许明月这个爱惨了孟福生的小儿媳妇,都更加亲切热情了些。
毕竟恋爱脑也总比举报陷害自己丈夫的狠毒女人要强。
经历过孟福生的前妻和没见到许明月之前,对许明月已经超出了他们底线的想象,原本做好最坏打算的他们,在得知许明月是京大学生,大女儿还是省状元,她虽是乡下姑娘,却是庇佑一方的干部,尤其孟家人都看到了《人报》上刊登的关于母女俩的报导,和大篇幅的对许明月的个人报导后,他们哪里还对许明月有半点意见?
在乡下那样的地方待了十几年,还能娶到这样汇聚了地方钟灵毓秀于一身的儿媳妇,他们还求什么?
尤其他们的小弟当初下乡时,一条腿被打断,当时诊断是粉碎性骨折,他们都做好了幼弟在乡下吃够苦头的打算了,现在人全须全尾的回来了,他们还能求什么?
就连原本对于孟福生不回来,迁怒到许明月身上的孟老爷子,在见了许明月之后,都一点不满都没有了,全家人都对许明月母女三人客客气气的,甚至孟老爷子和许明月谈话聊天时,聊的都不是家长里短,而是许明月对未来的规划和对国内现在想要发展经济的经济规划,以及她的政治理想。
不光是对许明月如此,对待阿锦同样如此。
他们和虚岁十九岁的阿锦,谈的都不是这个年龄段小孩子的风花雪月,谁家的孩子不听话淘气,而是问她的理想和抱负,从京大毕业后,是不是想进外交部。
孟家人和阿锦的对话,倒是把阿锦问懵了。
这个问题,她根本就没有想过。
小时候,妈妈问她长大了想做什么,她说想和潘展乐那样,当奥运冠军,为祖国争光。
因为她一年级开始,班里就有同学是世界冠军,世界冠军就在她身边,小小年纪的她当真是初生牛犊,也不觉得世界冠军这个梦想距离她有多么遥远。
倒是原本沉默冷淡,仿佛置身于事外的孟福生,在孟家人询问起阿锦对于未来规划时,才终于参与到了话题中,对问话的孟大哥说:“她未来做她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行了,她可以去世界上任何国家,和任何国家的人接触和交朋友,最后确定她想做的是什么。”
遭受爱人的背叛和至亲的放弃这件事,原本在年轻的孟福生心中,并不是容易过去的一件事,就像是他背后突然捅入的刀子,在他回身看的时候,发现捅他刀子的两人,一个是他的枕边人,一个是他至亲的家人。
他世界观被全部打碎重铸。
可时间永远是最好的良药,曾经过不去的,在时间长河中,慢慢磨的血肉和灵魂好像没有那么疼了,曾经放不下的,如今再面对,好似也没有那么多的恨,也没有那么多的原谅。
他重新有了可以信任的家人,重新有了至爱之人。
他转头,目光落在和倾听孟家人说话的妻子和女儿们身上,眸光里蕴着温暖的清亮的笑。
一直在关注他的孟家人,几乎都注意到了他神情的变化,心底止不住的叹息。
孟家早就将孟福生一家四口的房间收拾了出来,哪怕如今孟家人多,四代同堂,很多人已经从这栋三层小楼里搬出去,有了各自的小家,可孟父孟母还是希望孟福生能留下。
吃过饭,孟福生他们依旧没有在孟家多待,以他如今工作繁忙为由,早早就离开了孟家。
孟家人其实都明白,孟福生心底的结并不是那么容易打开的。
他们都有工作,谁的工作都繁忙,可都在周末抽出时间来大院里相聚,周六周日,真想要抽出空来,又怎么会连休息一晚上的时间都没有?
孟福生他们一出来,原本就听说孟家小儿子回来,之前却没有机会看到的邻居,也都好奇的从家里出来看,尤其是看到孟福生领着一家子出来时,就更八卦和好奇了。
“我就说他在乡下结婚了吧?我算算时间不对,娶的肯定是乡下的女人!”
有人打量着和孟福生走在一起的许明月,“个子还挺高!”
“看着不像乡下的。”
许明月今生的净身高大约有一米六五,十几年的基层干部当下来,她也不像前世那样,喜欢披散着头发,而是将头发都利索的梳到脑后,露出光洁饱满的额头来。
她前世就习惯了防晒,可以不化妆,但必须防晒,当干部的时候不适合化妆,来到京城后,反而可以偶尔捣鼓这些了,为了提升一下气色,她给自己打了个底,还薄涂了点口红,穿着一身黑色大衣,脚上穿的还是她车里刷新的皮鞋,皮鞋带了点粗跟,使得她原本就挺拔的身材看的越发的挺拔修长,站在穿着同款大衣的孟福生身边,原本就底子很好的她,修饰了一番后,两人站在一起宛若一对璧人。
她们大部分出来看孟福生,主要还是看许明月,想拿孟福生现在的妻子和前妻做一个对比,尤其是现在的妻子可能还是乡下来的。
有人看到了许明月的模样,便猜测道:“是娶的下乡的知青吧?”
立马就有人反驳了这个猜测,说:“不可能是知青!孟家那小儿子下乡才多少年?知青下乡才多少年?我看他那大姑娘起码有十五六岁了!肯定是刚下放到乡下就和当地人好上了,不然生不出这么大的姑娘出来!”
阿锦因为今生个子不算高,虽然还在长个,但年龄看着就是比实际年龄小上一些,让人一时分不清到底年龄多大。
“那不是一下乡就在乡下娶了亲?”邻居当中很多也是当年干革命后从乡下来的家属,喜欢吃瓜看热闹的情况是一样的,看着阿锦说:“大女儿都这么大了,那现在娶的这个就肯定不是知青了,孟家小儿子去的南方,知青们去南方没那么早,那就是乡下姑娘了。”
他们这大院住的人,大多都是有些身份的干部,但干部家庭出来的人,也并不是人人都是干部。
这个年代很多人本就是从底层起来的,他们的家属被带入京城后,将老家的一些八卦习惯和爱好也带入了京城来,八卦起来和村头老槐树下东加长西家短的妇男妇女们没什么两样。
倒是有和孟福生前妻家熟的,看到孟福生带着妻女回京,立刻跑到他前妻那里打小报告和八卦看热闹去。
他前妻名叫聂元碧,家距离孟家并不很远,小时候也都是一个大院里长大的青梅竹马,只是孟福生性格内敛,两人喜爱的东西不一样,不常在一起玩而已,后来孟福生十几岁就出国留学,这一留学就将近十年,回来后就在两家人的撮合下,顺理成章的结了婚。
和所有那个年代按部就班的人生一样。
孟家的小儿子一回来就被调入到研究所里,日常除了在研究所里,就是家中,日常也少见小两口在一起,后来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孟家的小儿媳就把孟家的小儿子给举报了,几十封外文的信件和外文的书籍,那时候批斗之风已经盛行,只是斗的还是资本阶级和地主阶级为主,时局也还不像几年后那么混乱,孟福生才逃过一劫。
孟福生刚一下乡,聂元碧就和时任公安部的副钱富治,也就是后来的市革委会主任的儿子在一起了。
结婚七个月,就早产生下了一个儿子。
这儿子现在年龄都和孟家小儿子带回来的大姑娘都小不了几岁。
这聂元碧本身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她本身就因家庭关系,在与孟福生结婚之前,就是教育系统工作的人,举报孟福生这件事,算是开了当时京城第一例举报至亲之人的头,一下子成为当时造反派的杰出代表,十年浩劫当中,大院里很多人家都遭到了她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