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陈承并未理会朝野内外的喧嚣,踏踏实实养了几日身体後,就恢复了朝会。因二皇女受封安乐乡主,便也得以上朝,一则为皇室中人的职责,二则便是为谢恩。
陈晓也没想到自己竟有被放出一日,虽被封了“安乐”这个让她颇感屈辱的封号,但能活着出来便有希望。何况她生父尚在宫中,又有王明月与她里应外合,陈晓野心更甚。
她对王明月肯放她出来一事也颇感不可思议,论理她们甚至没有见过几面,除了微末的远亲关系以及险些议亲之外,她们之间再无半点交集。
至于她父亲承诺的仅娶他一人,陈晓觉得王明月大抵不会真的那麽傻。
陈晓收敛起内心的波澜,面不改色向着昔日远不如她的妹妹跪拜,口称谢恩。陈承倒不曾在大庭广衆之下为难于她,只淡淡叫起,随即就将她晾在一旁。
大臣们忖其神色,便也热火朝天讨论起旁的事情,浑然将陈晓隔离在外。
陈承见陈晓面上装得谦和温雅,但双手却握得死紧,一时心中冷笑。她在吏部的队伍中看到晋安阳,忽而点名问道:“晋安阳,近日吏部为内外官员考功,进行得如何了?”
吏部尚书及左右侍中对视一眼,对这个颇得帝宠的下属没办法,只好垂眸不语。尚书倒也不怕,唯有左右侍中担忧晋安阳何日就挑出她们的错处,把她们赶下台好升官。
晋安阳马上出列,自信道:“陛下,各地方官已将述职折子送来考功司,我等日夜不停,已阅看评选了大半,料想再过三日,便能分出上丶中丶下三等。”
她眼下尚带着青黑,俨然并未说谎。她略微一顿,似是犹疑一瞬,随即又道:“只是有一眼,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朝上官员们莫名对视一眼,心中有些不好的预感。能提前完成地方官考核,今年晋安阳的政绩应当稳了,只是不知她究竟想说什麽。
陈承早知晋安阳要回之事,颔首道:“直言无妨。”
“历年地方官述职文书,仅到州一级。唯有今年,先帝尚在时命府官丶县官同样密呈述职文书,要与州官上书互相印证。可臣阅览文书时,却发现……”
她刻意顿了顿,朝堂上官员们都屏息敛气,不敢发出丝毫声音。
“却发现上官侵占下官功绩之风甚为严重。如南州云府青县有一夥匪盗被围剿,如此武功于文官而言亦不算太俗。只是州官所记为自己暗访查得匪盗,府官所记为巡查县城时剿灭匪盗,县官所记为日夜训练衙役丶组织猎户等一同剿匪。”
陈承冷笑道:“看来管理下官得当已经满足不了她们了,非要将所有功劳安给自己方才罢休。如此贪心不足之人,当真可笑可恨。”
“陛下,臣人微言轻,无法查明真相。唯有陛下天威,派遣御史巡查,才能探查真相。”
陈承一一扫过朝堂上立着的官员,见她们脸上微不可查地松了口气,不由微微挑眉。如今尚是多事之秋,她忙着搞定陈晓和王明月,自是没工夫去细查这些官员。
丞相看出几分意思。论理,侵占下官功绩一事既不算大事丶也并不好查,可陛下如今却能知之甚详,显然暗地里有些人手。
如今提起,兴许只是想给她们一个警告,未必是真要将所有事查得一清二楚。
她便上前道:“陛下容禀,论理是该明查暗访,杜绝此类,好让有才德之官员得以上进,庸碌无能之辈落选,如是方是正理。只是外官不比京官身处繁荣之处,难免冒进。如果功绩并非捏造,亦算不得大错。还望陛下再行斟酌,以免朝野动荡。”
衆官员见丞相出言,便也纷纷上前,颇有些不甘落後之意。
陈承便道:“衆卿所言有理,只是若放任不管,岂不让那起仗着靠山的庸碌之辈得意?”
晋安阳上前道:“陛下,官者,民之母父,自不能任由庸碌之辈占据。不如命州丶府丶县三级官员重新上报述职文书,再行评选。陛下明旨,既往不咎,岂不更好?”
旁的官员也看出些许意思,陛下定是想培养自己人,只是不知为何,未从京官中选择,反倒先选起了地方官。这些被埋没的官员一朝被提拔,有多感激陛下自不必说,定是誓死效忠。
陈承闻言点头,却又冷冷道:“如此,便依爱卿所言,要三级官员重新述职。只是传朕命令,若有胁迫丶威逼下官者,一经发现,即刻革职,永不起复。”
群臣闻言,自无不可,均山呼万岁。
陈承示意退朝,却又停下脚步,饶有深意道:“安乐乡主,王太侍在宫中虽衣食不愁,却难免为你忧心,不妨入宫探望太侍。”
陈晓闻言只攥紧了手,连忙跪地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