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黄葭其人街角老榕树的草篷下,三两闲……
九月,福建
崇安县的石板街上,雨不紧不慢地落着。
早市的喧嚣早已漫开,油纸伞与斗笠在街心浮动,叫卖声丶讨价声丶孩童的嬉闹声,混着雨打篷布的脆响,蒸腾出一片市井烟火气。
黄葭背着鱼篓穿过人群,蓑衣下的身形瘦削而挺拔。
有熟识的摊贩打招呼,她便略略点头。
今日继贤桥两边的行人来来往往,比往常更多,快到重阳了,大夥都出来采买菊花酒和螃蟹。
街角老榕树的草篷下,三两闲汉正围着卖茶翁听古。
黄葭卸下鱼篓,将几尾尚在摆尾的鱼在盆中排开,鱼鳃犹带山泉腥气,银鳞映着天光。
斜对面的同行探过头来:“你今日的鱼倒比昨儿鲜活。”
她笑了笑,用溪边采的菖蒲叶穿鱼鳃,又摆起一张老榆木案板,拿出一把刀,细细地刮鱼鳞,片刻後,在案板上面排了三五尾光滑的溪鱼。
“店家,这鱼怎麽卖?”有妇人挎篮来问。
她伸手比了个手势,“八文钱,不还价。”
妇人看了看,付了钱。
她从案板下摸出片荷叶,将鱼包了递去。
雨丝渐密,榕树枝叶在风中轻晃。
不觉日头过午,买鱼的人愈发稀少。
集市上人影稀疏,摊贩们支着油布棚子,在雨声中有一搭没一搭地吆喝。
黄葭坐在倒扣的鱼篓上闭目养神,闲敲着榆木案板,忽听绣鞋踏水声近。
睁开眼,只见三位珠钗女子撑伞而来,青缎衣裙泛着流水般的光泽——这等料子,在闹市之中属实罕见。
她来了精神,扶着案板起身。
为首的姑娘上前施礼,说话温声细语,“我家主人不久做寿,大宴亲朋,想买些鱼肉菜蔬,不知娘子可方便?”
“方便,要多少斤?”她一边与客官搭话,一边弯腰解网。
那姑娘面露难色,目光扫过她的脸,“我家主人说了,还要看过之後议定,只是他老人家腿脚不便,便让我等来,我等平日里也不懂这些门道,这便犯难了。”
黄葭眉头舒展,“几位是想我把带鱼过去,给老人家看看?”
那三人粲然一笑,“如此,那便最好。”
黄葭淡淡扫过几人的脸,又望向水里游动的鱼。
这几个姑娘像大户人家出来的,可县里大户负责采买的都是婆子小厮,把几十斤的鱼拎回去也是体力活,平常也会推架车来。
她们几个说是来买鱼,却连个篓都不带。
为首姑娘看出她不放心,便从腰间取下一个明黄色锦囊,放在榆木案板上。
“这是定金。”
黄葭神色不定,拿起来掂了掂。
很沉。
打开一看,不是铜板,而是十七八两银子,可她这里的鱼全卖了,也断不超过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