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第一盏茶推给她:“恩师最爱的一口,你或许记得。”
她低头看了眼杯中茶水,颜色清淡,泛着温润茶晕。
“记得。”她低声开口,语调平稳,“你们说这茶苦底回甘,最适合读书人。”
苍晏闻言轻笑:“你那时说,不适合你。”
沈念之也笑了:“是啊,我只贪酒香,可是去了瀚州後,不知为何却总想京城的茶。”
他没有接话,只望着她,目光落在她眉眼间,像是要将这些年所有的光景都看清楚。可终究也只是看了一眼,便低头为自己斟茶。
“阿之。”他第一次没有称她“沈娘子”,语气像是从旧梦中走出来的那一声。
她擡头看他。
苍晏望着她,眼神坦然,温润得一如既往:“顾行渊……他是你该遇的良人。”
这话他说得极轻,却仿佛压着千斤情绪,从喉咙里慢慢吐出。那是对自己情绪的判词,也是对她最後的祝愿。
沈念之心头一颤。
这句话若出自旁人口中,于她而言不过一句客套。可偏偏是苍晏,是那个曾为她讲学丶雨中递伞丶赠她簪子……甚至与她一夜旖旎,把彼此都交付出去的男人,如今亲口说出这句话。
苍晏握着手里的茶杯,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说,但也只是笑笑。
沈念之闻言怔住,她不知该如何回应,只觉得喉头泛涩,茶水像是没咽下去,将茶盏搁下,她低声道:“谢谢你。”
她懂他有情,也懂他克制。只是如今她已经接不住了,也着着实实放下了。
“你不会怨我?”他忽然问。
她看着他,“我为何要怨你?”
苍晏笑了笑,垂下眼。
“苍大人。”她唤他,眉目沉静,“愿你从此无挂,书里心安,世间明净。”
苍晏点了点头,语气仍温淡如常:“不早了,你也早些歇着。”
沈念之轻轻颔首:“你要进宫了吗。”
苍晏点点头,他拱了拱手,执盏告退。动作一如往常,端正克制,袖口整整齐齐,连脚步声都无波无澜。
可当那道书房的门缓缓关上时,光线将他身影切得细长,落在回廊外的即将升起的晨色里,寒风骤起,吹得廊檐下树影摇晃。
苍晏刚迈出两步,忽而脚下一晃。
他心口猛地一紧,像是有根锋利的针在体内撕开旧伤,沉沉碾过心肺。那一瞬,他扶住了廊下的石柱,额角沁出冷汗,唇边泛白。
他的指节用力掐住柱角,身形微微弓起,喉头滚动,终于低低咳了一声。
那一口血,重重地吐在袖中。
是深红的,极艳。
他低着头,目光落在那滩染湿的衣料上,竟笑了一下。
风穿堂而过,夜色越来越淡,长廊尽头灯火遥遥。
他缓缓直起身,扯下袖中沾血的帕子,将那一角折起,重新藏进怀里。
他仍是那副模样,衣襟整肃,神色平和,谁都看不出,方才那一刻,他几乎死在那道门外。
苍晏回到厢房时,天已将明。
屋中灯火未熄,炉火烧得极静,只有一声轻响,是风吹动窗棂时,与木格轻轻相碰。
他步入房内,眉目如常,脚步稳如旧日,不见异样。
婢女阿濯迎上来,刚欲行礼,便见他手指微微一扬,低声吩咐:“备朝服。”
阿濯一怔,擡眼望他,似是还未反应过来。昨日他方才从都察院调阅卷宗,连夜回府,按理说应是歇息才对。
苍晏背光而立,神色温淡,只语气微沉:“今日,天子设宴于含元殿,北庭使团丶瀚州赤羽军丶昭京百官……都要在场。”
他语气不重,阿濯却莫名打了个寒颤。
她低下头,去取朝服,脚步微快,却仍听见他站在炉边,语气极轻,却像是对着虚空说的一句:
“今日,要做一件大事,等这件大事完成,你也回家去吧。”说这,苍晏将她的奴籍放在桌子上。
阿濯听得心惊,却不敢多问,只将那件紫色暗纹重锦的朝服捧来,为他一层层更衣。
苍晏擡手,衣袍自肩头落下,他神色沉静,让人望不出情绪。
只在将玉带佩入腰间那一刻,他手指微微顿了顿。
那是一方昭阳玉,曾由李珣亲赐,寓意“同心辅政”。如今再佩上,却颇有嘲讽之意。
他擡眼,望向铜镜中倒映的自己。
他整了整袖口,对阿濯道:“备车,去宣平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