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威胁二小姐出马
九十四章
十二月八日朝会,有佥都御史狄年对上询问,“陛下,外头谣言纷起,都说崔二小姐怀的是陛下的孩子,若置之不理,恐折损陛下的天颜,需得陛下对外有个说法才是。”
他又道,“帝德昭昭,四海承辉,陛下的光伟代表的是国事,不仅仅是家事私事。”
大殿里霎时肃静起来,前有韩阁老,後有冯阁老,都因着妄议陛下的私事被打回家养伤去了,狄年真有胆呐!
盘腿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往下看了圈,哼了声,“光伟?”
朝臣们都是敛气息声,唯有狄年固执地站那里,等着皇帝一个回答。
皇帝这回没有发作,坦荡承认道,“孩子是朕的。”
大殿里喧哗开来,抽气声丶惊呼声此起彼伏着。
隐约猜到,和皇帝亲口承认是两回事!
在他们眼里清心寡欲,本元殿和延华殿里连个宫女都不允许存在的皇帝,私下里却和崔二小姐有私情,连孩子都怀上了。
大郢皇室不允许有隔辈婚,皇帝明知道还没控制自己,被问道就直接了当承认了,这是要置礼法规矩于何地?
更甚的是,于满殿哗然中,皇帝就点了礼部古尚书上前,“朕要立工部员外郎崔大人家的二小姐为後,礼部着手筹备吧。”
皇帝要立崔二小姐为後?不说辈分上不允许,就是允许,同人未婚先孕的女子怎堪为後!
古志硬着头皮上前,于六部轮换中,他才从户部侍郎升到礼部尚书没几日,还没坐稳就遇上这样棘手的局面,他这是应还是不应?
想到皇帝无所不知的脑子,他忽然在想,皇帝是不是为着这一刻才给他提到了礼部尚书的位置上?
之前小女儿和申阁老家的孙女等六人被宣宁帝挑出来送到福宁宫,做为卫王妃妾的後选,别无他法之下,他和申阁老打听着崔二小姐的酒楼和点心铺子开业,打发仆从往点心铺子买了好些点心分给衆亲友,算是给崔二小姐捧了场。
原没抱着多大的希望,不想第二日,当时还是卫王的陛下就发话让六位备选的闺秀都回了家。
之前他和申阁老没少往卫王面前晃悠,可理好政事後,卫王不是打盹就是打坐,连搭句话都不能。
所以,小女儿得以回家,必是因着他们往崔二小姐那里捧场,崔二小姐找卫王提了,卫王才有闲心管这样事儿。
于崔二小姐,他和申阁老是欠着她人情的。
可隔辈婚是大郢皇室越不过去的规矩,太宗时定王的例子摆在那里呢,这让他怎麽接皇帝差事。
接了,他就要成为衆矢之的,御史们就要往死了参他,一个阿谀媚上的名声是落定了。
可不接,就是大不敬,以皇帝的脾气,他的下场不会比韩阁老和冯阁老好哪去。
还有李家,李老太後和李首辅都不会允许皇帝立崔二小姐为後,这事儿还有得角力,他这会儿选择服从了皇帝,若是後面李家阻止了皇帝,他怕是要成李首辅的眼中钉了,到时朝中还有他的立足之地麽?
初冬时节,就通了地龙,大殿里也是冷嗖嗖的,古尚书却急出了汗,焦急中,他往申阁老那里看去,见到申阁老微微点头,他一横心,上前道,“臣领陛下口谕,下朝就着手去办。”
他这一回,如油锅里溅了水滴,殿里直接炸了。
狄年指着他鼻子骂道,“你这个阿谀之徒,陛下乱了礼法规矩,你不劝谏,反助着陛下错上加错……”
都察院左都御史万山上前拜道,“陛下,这等禁忌的婚事行不得,该如何昭告万民啊,到时礼教崩坏,遗害无穷,望陛下三思。”
有左都御史带头,顷刻间文武大臣好多出列,跟着拜了下来,“可不能开此无视伦常的先河,还望陛下三思。”
就是留在列中的也是举棋不定的,放眼望去,多半的朝臣都是不能接受的。
于群情激愤中,李首辅越衆而出,“礼法外也要讲人情,事已至此,崔二小姐已怀了陛下的骨肉,陛下至今膝下空虚,他的子嗣何等珍贵,且崔家和陛下没有血脉关联,论起来崔二小姐只是名头上的表侄女,比当初定王那出了五服的表外甥女还远。
不若让崔二小姐先生下孩子,後面咱们再商议出一个能对万民有所交代的恰当说辞,待堵住悠悠衆口,崔二小姐再隐着行止,就留在宫中伴驾也是可行的。”
李首辅于朝中向来说一不二,虽皇帝登基後他低调了许多,可威望在那里,他这一说,好些人的态度有了松动。
李首辅抹了把额头上见的汗,继续提议道:“陛下,立後是何等大事,岂可草率而定,该于各家闺秀中优中选优,先帝生前不是选了六位闺秀送到福宁宫老太後那里,先帝的心意不可辜负了,只六位人选少了些,不如再添上六位,同先前的六位一起都送到宫里,由两宫老太後和徐太後一起帮陛下选出合心意的皇後和嫔妃。”
不想李首辅话才落,申阁老就道,“我家的孙女无才无德,就不去污陛下的眼了。”
古尚书也道,“小女顽劣,上回就闹得老太後头疼不已,可不敢再来了。”
武将那列也出来一人,却是羽林右卫指挥使孟怀宗,“吾妹粗鄙,实不好进宫献丑。”
先前的六位闺秀,这一下就有一半儿给推却了。
李首辅不以为忤,“那就遵循旧例重新拟定人选。”
丹陛上,皇帝擡手在宝座前的案上弹了一记,这麽久了,朝臣们对皇帝的弹指已摸出了些门道,这会儿的两指一弹,说好听点是让安静,说难听点就是让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