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父亲叹道:“她不行,太木讷了,也不懂跟人打交道。”
“欸。”对方不认可,“小孩子都这样,过两年就大变样了,再说,这些都能培养,脑子丶领悟力可不是能後天培养的。”
“就怕你把东西都给她,她一个感情用事,老苏家就毁于一旦了。”
她的父亲仍是看不好她,“女人家容易感情用事,她这样的更是,闷不吭声。”
那时的她听了一会儿就离开了。
过後她想了很多次,自己究竟哪里感情用事了?
她想不出答案,只是觉得心中那股厌恶感更盛。
即便没有明着反抗丶自证,可十几岁的她大概还是心有芥蒂。
于是当十六七岁的她察觉到这“感情”的苗头,又发觉自己的确在“失控”,在不可避免地感情用事时,她还是感觉到了恐惧。
于是越发努力地要证明这不是感情,这有原因,只要找到原因,她就不会在意了,也不会继续失控了。
找到最後,她越陷越深。
因为越了解,就越能发现,简宁的确如同那片天空一样。
独特丶清澈,不由自主吸引她的视线。
她发自内心的向往,而又发自内心的恐惧。
如果她不进行那些固执的自证丶追思,就不会调查,那麽那时的一面之缘也许就会淡化,最终湮没于时光的河流中,成为一颗还算是独特的沙砾。
但偏偏她做了。
直到她高三毕业,离开国内。
她依旧向往而又恐惧着。
自证无用,这次她选择了远离。
事实上,十年过去,她中途会偶尔得知简宁的情况,但不像是十七八岁时那样反应剧烈。
也许是长大了,心智成熟了,不再困于苏建生片面丶却又无可反抗的偏见中。
也许是时间的确能冲淡感情。
总之她以为自己放下了。
直到得知宸海出事。
她告诉自己,回国是因为现在时机正好,宸海垮台後云州市内局势正乱。
只是顺便帮简宁。
可当在白夜,再一次偶然看到简宁时,她再次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如同不可逃避的宿命一般,她躲避了十几年的失控感又回来了。
「你无法将一团火熄灭—
这种东西能够发火自燃
不用扇子去扇—
尽管长夜迟缓—」[1]
不过她已经长大了。
她是成年人了,清楚自己想要什麽。
这一次她不再搜寻证据,劝说自己放弃。
她谋篇布局,告诉自己要怎麽做才能两全,得到自己想要的。
作者有话说:
【1】节选自《我从未见过荒野》人生篇十六艾米莉·狄金森着蒲隆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