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大人今日心情不错?”刑部有同僚看见徐澄满面春风,笑着打趣,“可是遇到了什么好事?”
“陛下令上书大人接手的那桩案子,陈大人可听闻?”徐澄笑眯眯读捋了捋胡须,小小地卖了个关子。
见徐澄有细讲的意思,同僚更是好奇起来:“自然知晓。”
在官场上,消息不通可是大忌。
“那位为好友申冤,胆大包天夜闯大理寺的侠客生性不爱拘束,为人却又仗义疏财。”徐澄说,“等尚书大人接手后的判决下来,约莫就要出狱了。”
徐澄话说的委婉,但能在官场上混得开的哪个不是人精?当时便明白了他的言下之意———这位侠客不想坐牢,于是决定交罚银来免除牢狱之灾,并且大包大揽,将其他人的罚银也一并交上了。
关于罚银制度,大殷自有相关律法,像这种“侠以武犯禁”,藐视官府威严的事发生,官府就会派出高手抓捕,随后将人按律处置。
若是这位犯禁忌的江湖侠客,藐视官府威严却又未伤人未杀人,便需按行为轻重蹲上一段时间的大牢,再交上一笔高昂的罚银即可出狱。
蹲完大牢,交得上罚银便算两清,若是蹲完大牢交不上,便接着蹲或者接取官府发布的任务戴罪立功———大部分江湖侠客都是很穷的,抓捕犯事的愣头青们这一大半的活都是戴罪立功的侠客们在做,逮上四五个,罚银的账就差不多清了,还能略有盈余。
有不少出了狱的侠客尝到了甜头,还成了维护治安的“外聘人员”———官府会定期发布悬赏令,金额从几两到几百两不等。
刑部几乎已经习惯了这些江湖侠客的能打但贫穷,陡然遇到一个和财神爷似的,还有些不习惯。
要知道按行为轻重蹲大牢是为了给这些江湖侠客醒醒脑子,让他们对官府心有敬畏,若是不想吃这个苦,就需要交上高昂到不合理的每日赎金,一百两就算是在兆丰也足够普通的三口之家舒舒服服过上两年,但放到罚银里,只够抵扣江湖侠客犯禁后蹲大牢的一日。
这个与江湖有关的罚银制度中“百两抵扣一日”的规定自新帝登基后就从来没被用过———蹲大牢时间长的交不起这昂贵的费用,蹲大牢时间短的忍一忍就能出去。
唯有那些家有纨绔子弟,又符合罚银免灾的勋贵世家才会愿意交这不合理的金额———但这样娇贵的子息也少有,大部分家主都是一甩袖子,怒骂“让他们在牢里好好长长脑子”。
“大理寺的同僚们果真仗义。”捋清前因后果,姓陈的刑部官员忍不住感慨,“这般好事竟便宜了我们。”
最难的阶段大理寺接了手,定案复审的风险大理寺接了手,但桃子却归了他们,难怪尚书大人亲自去交接也没什么不愉———这要是成了,刑部公账无痛进账一万多两,还合法合规!
徐澄笑眯眯地揣着手:“哎呀,都是咱们陛下圣明。”
。。。。。。
泊渊写信找他师父要钱交罚银的事,徐澄还特别贴心地安排了一个狱卒告诉了宴明———既然要收人家那么多钱,总得替人家卖个好。
宴明摸了摸怀里的祸福相依,一时间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他人还怪好的嘞,连你的都一块包了。】20863忍不住感慨,【就是聂暗看起来像个怨种。】
[我理解泊渊为什么花钱这么大手大脚了。]宴明说,[我们如果判决下来就想出狱,三个人的钱加起来至少两万八千两。]
【他是凑整要的。】20863纠正,【要了三万两。】
宴明在心里按购买物价转换了一番,大概相当于他那个世界十万多抵一天。
泊渊既然敢写信,就证明他相信聂暗会为他掏这笔钱———不确定家属一定会交罚金,刑部一般不会帮着递信。
【泊渊之前损坏金鲤的酒楼零零散散欠了那么大一笔账,现在零存整取了。】20863用线条手挠挠,哗啦扯出一张长长的发光账单,【我算算。。。。。。嗯,差不多平账了。】
宴明:[。。。。。。]
*
“鹤卿啊,这事过去便过去了。”大理寺卿捋着全白了的胡子,语重心长道,“陛下看中你,你可莫再犯糊涂。”
当今天子眼里揉不得沙子,他人若做出这样的事轻则罚俸,重则降职,而不会像鹤卿这样用赏赐敲打一番便轻轻揭过,还帮着扫了尾巴。
“我知晓陛下苦心。”鹤卿向他行了一礼,“下官多谢大人提点。”
大理寺卿在他初入大理寺时便特别关照他,从不吝于提点指导,两人是上下级,也是长辈与小辈。
大理寺卿拍了拍他的肩膀:“等会儿我与长孙平来交接这桩案子,你就别掺和进来了。”
他见过了鹤卿从转入大理寺后所历经的风风雨雨,实在不忍这样有天赋的后辈折在这无关紧要的小事中。
官场上最忌交浅言深,他却还是说:“事缓则圆,须得记牢了。”
。。。。。。
“所以———鹤卿还真没出面管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