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真想念在南林市的日子。那时候,你下决策,我执行,秋染给我们兜底,不像现在,我一个人,总是不如三个人时热闹。”白鹤生笑起来,“元旦的时候,秋染跟我说,她梦到我们三个带着自己的对象去江南。”
他柔声说:“秋染是我们三个人中最幸福的人了。”
“会好起来的。”路既棠说:“我等你回南林市。”
路既棠挂了语音回到房间,殷倚松已经收拾好了。
“小区对面有家肠粉店,味道很好,豆瓣酱好吃,粥也很鲜,”路既棠收拾妥当,“我带你去吃。”
“刚刚我在阳台看过了,”路既棠说道,“雨已经停了。之前我奶奶如果不想做早饭,我就回去那家店打包肠粉和粥回来,那家店开了十几年了,生意一直不错。”
那家店叫“一碗肠粉”,藏在小区对面深处,路既棠熟练地带着殷倚松绕过几个弯,找到了它。
它的店面很小,很像一些小城里悠然走过几十年时光的老店,午後的阳光照下来,似乎连带着它门前的那株腊梅都要随时光淡去。
两人走入店里。路既棠指了一下墙上的菜单,“可以尝试一下招牌的,这个很好吃。”
现在将近中午,店里的食客很多。他们来得巧,前面的食客吃完了,刚好空出一张小桌子。路既棠说道:“你坐着,我去排队。”
很快,路既棠端着一个食盘回来了,盘里放着两份一模一样的肠粉和清粥,“这里的粥很鲜的,可以就着桌上的豆瓣酱吃。”
路既棠吃得很香,看得出来,他真的很喜欢这家店的肠粉。
经受一夜冬雨敲打的腊梅,在日头下,看着并不萎靡,而是鲜亮极了。殷倚松的目光辗转过腊梅,店内的食客,最後落到了路既棠身上。
他见过烟火气,却是第一次在一个人身上,看到了人间。
假期总是过得很快。路奶奶在除夕的前两天回到了南林市。
路既棠在路奶奶回到南林市之前,已经叫钟点工把家里里里外外大扫除了一遍。
路奶奶这一次给路既棠带回了一块羊脂白的和田玉,玉被雕成了一朵甘棠的样子,温温润润的。
“甘棠”在古文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意象。
路既棠的名字是他妈妈路眠月起的,取自《千字文》中“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存以甘棠,去而益咏”一句,希望路既棠在将来学业有成,登科致仕之时,能像召公一样,公正廉明,为万民所谋。
他的名字被长辈寄予了最深切的爱意和祝福。
路既棠接过奶奶手中的玉。
路奶奶摸了一下他的头,“这个对当作是压岁钱,小棠很快又长一岁了,你爸爸妈妈和爷爷看到,也会很开心的。”
路既棠点点头,“爷爷和爸爸妈妈会希望奶奶新的一年也健康平安的。”
除夕夜,路奶奶照例做了一桌子菜,吃完年夜饭後,路既棠坐在沙发上给奶奶剥葡萄皮,路奶奶则戴着眼镜看电视上播放的春晚。
路奶奶说道:“今年初一该秋染外婆来咱们家了。”
路奶奶和秋染外婆是手帕交,他和杨秋染的缘分要追溯到路奶奶和秋染外婆的父母。路奶奶名为路霜白,杨秋染外婆叫杨梦舒,两家祖上一直往来密切,後来,她们二人一起成为高校教师,领域相近,有说不完的话题,几十年的情谊深厚。
大年初一,她们二人会轮流到对方家里拜年。去年是路奶奶带着路既棠上门拜年,今年轮到杨秋染外婆来了。
“说来也是,我也已经好久没见到鹤生那孩子了,”路奶奶叹息道,“他跟着他爸妈去平城有好几年了,也不知道还回不回来。”
“白鹤生前几天和我说,他最迟暑假就能回来了,到时候他一定会来见您的。”路既棠说道。
“在大院时,你们三个的关系最好,你们三个将来能互相扶持一起前行就好了,奶奶不能看着你一辈子,”路奶奶目光慈和,“我希望我的小棠以後能好好的,不会孤单。”
大年初一,路既棠睁开了眼,天刚蒙蒙亮。
他洗漱好了之後出了房间,路奶奶正在厨房煮糖水——在南林市部分地区的习俗里,人们通常把这种糖水叫做“聪明茶”,大年初一早上,让还在上学的孩子喝下,祈愿新的一年,孩子聪明伶俐,学习步步高升。
糖水的颜色是金灿灿的,闻起来有一种浓郁的区别于寻常甜食的香,如果非要形容,那大概是一种像果茶的味道。
路奶奶笑着看他喝完,又给了一个红包,“小棠,新年快乐。”
“谢谢奶奶,奶奶新年快乐!”路既棠说了一长串的祝词。
路奶奶一直微笑着听着他说,最後说:“小棠又学到了很多成语,真棒。”
几个小时後,杨外婆带着杨秋染父母和杨秋柔来拜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