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再让她拿助学补助,她总觉得不大好。
“老师,我想助学补助应该要给更需要的人才对,我现在不是很需要,”孟繁最终还是婉言回绝,“是真的,我现在有一个在写的长篇故事,上了《博群》杂志连载,只要在连载,我就能赚钱,生活费跟学费都是够的。”
即便只是明面上每个月两篇的文章,她一个月也能拿到两千多块钱。
高中学费一年是两千多,她住的地方一年房租水电三千多,平常一日三餐她都在学校里吃,一天按明了算是十块,一个月就是三百,所以她平均每个月的学费加生活费,八九百就够。
“真的够?”
“嗯,”孟繁点头,“而且我这次国庆节回家,还有亲戚来看我,给我凑了两千五,庆祝我考上普高,高中三年我没问题的,学校里肯定有条件比我更差的学生,我想把名额让给他们。”
助学名额有限,她占了一个,就会有人没有,她目前的生活条件再占一个名额,她心里过意不去。
“这样……”班主任思索着,“那我能问问你投稿的是什么故事吗?”
“那老师能不能不要说出去?我会不好意思。”孟繁低声道,她怕知道的人太多,自己会在班里成为瞩目的目标,所以就算喻思彤,也不知道这件事。
毕竟高中班里的同学不像初中同学那样了解她的情况,她生活开销多少,他们并不会觉得奇怪。
所以初中那会儿孟玉兰、王美佳跟蒋秋都知道,但高中谁都不知道。
不过班主任知道她的情况,所以还是跟初中一样,她需要露一些自己的东西,不然不好解释她手上的钱是怎么来的,而且不说的话,班主任也还要为她操心。
“那程老师能说吗?”班主任问道,“她那儿有《博群》杂志,我得找她去借一本。”
孟繁轻声:“程老师知道,回头我能问她关于写文章的事吗?”
程老师就是她班的语文老师,除了上课之外,两人平时没什么交集。
班主任笑了笑:“那我去问问看,借一本她手里的《博群》杂志,至于你的事,我肯定不往外说,至于写文章的事,她一定会很乐意指导你。”
说着,班主任起身,去找语文老师借了一本最新的《博群》杂志,两人低声说了些话,班主任回来的时候,语文老师并没有跟着一起过来,只是远远地看着孟繁,与她对视后,笑着看着她点了点头。
这本杂志是国庆之前,孟繁拿到的那本样刊,只发了第一个故事,第二个故事那本是这个月五号发行,估计还没有买。
《博群》杂志递到孟繁手里,她立即翻到了属于她的那一页文章。
“星星河,这是你的笔名,有点意思,这是怎么想的?”班主任笑着问道。
“这是因为我写的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星星的,那个故事登到了《读懂》上,我很喜欢那个故事,也很喜欢这个笔名,所以笔名就一直延续下来了。”
“初中的时候你就开始写文章了?”班主任惊讶。
孟繁点头,缓缓说了当时的情况:“我们家的情况比较特殊,好些年时间里,我都是在大伯家生活的,初三国庆之后,大伯母让我一个月回一次家,从那时候开始,我就知道我得靠自己,所以开始努力上进学习,还开始投稿写文章。”
这些事初中的老师都知道,她确实是从那时候开始上进,只是不会有人想到,她其实是在那时候重生。
一转眼,她重生回来,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时间。
她看着班主任,说了一些过去的细节,以解释自己为什么能在这个岁数,写出那些有别于这个岁数的故事。
“继续写可以,但不能耽误学习,”班主任听完她的话,突然严肃起来,“以你现在的成绩,如果不能进步,就算是要考大专,也是有难度的,我们学校的升学率并不算太高,往年能考上二本的,也就百来个,但你的排名……”
“四百多名。”孟繁记得自己的排名,没想到班主任会突然说起排名成绩。
“对,四百多名,如果一直维持这个排名,本科是完全没希望的,”班主任看着她,“你可以在初三一年时间里,成绩从垫底爬到能升上普高,说明你的天赋不错,你可以继续写文章,但不要浪费了你的天赋。”
“我有学习的天赋吗?”孟繁下意识问道,有些不太相信,虽然她努力考上了普高,但她一直都觉得自己只能算是有些小聪明。
“当然,”班主任点头,“不是所有人在初三开始努力,还能考上普高的,你可以,就说明你很有天赋,这是你的本事,所以我建议你在继续写文章的同时,把课余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只要你能做到,就不怕成绩没有提升。”
孟繁下意识睁大眼睛:“只要把写文章之外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就行?”
她以为班主任会让她暂时不要写文章。
“人总要偶尔放松,”班主任笑道,“总是让自己紧绷着也不好,你能写文章赚钱,赚到的钱能减轻自己的压力,反而有利于你学习,但我们约法三章,平均下来,你每天写文章的时间绝对不能超过一小时,行吗?”
“行!”孟繁立即点头。
对她来说,每天一小时就是每天三小时,她还未必写那么多文章,这三小时就是她抽出来看小说的时间。
没想到班主任说的跟她想的一样。
也许她是真有天赋,自己都能规划出这么合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