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日照小说>雪满长安城 > 故交旧影(第1页)

故交旧影(第1页)

故交旧影

长安的雨连着下了三日,将街道洗得发亮。陆清安在值房里翻出一叠旧卷宗,最底下压着一张泛黄的纸,是父亲陆战的手书,上面列着一串名字,第一个就是“江文远”,旁边注着“北疆同袍,可托生死”。

赵勇坐在对面,捧着热茶,看着那纸名单,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水汽:“老将军总说,江大人是他见过最有风骨的文官。那年北疆大雪,粮草断了,是江大人带着百姓往军营送窝头,自己冻得嘴唇发紫,还笑着说‘将士守土,百姓守家,都是分内事’。”

陆清安的指尖拂过“江文远”三个字,像触到了一片温热的记忆。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偶尔会提起“江伯父”,说他“笔杆子比刀还利,心却软得像棉花”。那时他不懂,只当是父亲寻常的同僚,如今才知,那是过命的交情。

“他们是怎麽认识的?”陆清安的声音有些低,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察觉的急切。

“江大人刚到北疆任通判时,老将军还不信文官能懂军务。”赵勇笑了笑,皱纹里盛着回忆,“直到有次遭遇叛军偷袭,江大人带着衙役死守粮仓,用算盘珠子砸退了两个叛军,老将军才对他另眼相看。”他顿了顿,语气沉了些,“後来两人发现平北侯不对劲,就约定一个查军粮,一个查账册,想联手揭开他的底。可谁能想到……”

谁能想到,陆战战死,江文远病逝,两个曾约定“同归长安喝庆功酒”的人,最终都没能活着回到故土。

陆清安拿起那纸名单,指尖微微发颤。他忽然想起江黎以整理卷宗时,偶尔会对着北疆舆图出神,眼底有他看不懂的怅惘。原来那份怅惘里,藏着与自己相似的丶对父亲的思念。

“老将军常说,江大人的儿子聪慧,将来定是栋梁。”赵勇看着陆清安,眼神里带着期许,“小将军,您如今和江相……也算是完成了老将军和江大人的心愿。”

陆清安没说话,起身走到窗前。雨丝斜斜地织着,将长安笼罩在一片朦胧里。他想起江黎以临行前,将那枚缠枝莲玉佩留在长安,说“等我回来取”,那时他只当是寻常的嘱托,如今才明白,那或许是一种无声的托付——把长安,把彼此的牵挂,都交给对方。

值房的角落里,放着一个陈旧的木盒,是陆清安从家里翻出来的,里面装着他儿时的物件。他打开盒子,最上面是一只木雕的小狼,狼耳朵缺了一角,是父亲亲手刻的。

“这是老将军在您五岁生日时雕的。”赵勇凑过来看,眼里满是慈爱,“那天老将军刚从边境巡逻回来,一身风雪,就坐在帐外给您刻这个,手冻得通红,刻坏了三只才成。”

陆清安拿起小狼木雕,指尖摩挲着那处缺口,仿佛还能感受到父亲掌心的温度。那年冬天,父亲把木雕塞进他手里,胡子扎得他脸颊发痒:“安安,狼崽要学会自己觅食,将来才能当狼王。等爹打退了叛军,就带你去猎真正的狼,给你做狼牙坠子。”

可父亲没能等到那一天。他战死的消息传到长安时,陆清安正拿着那只木雕小狼,在门口等父亲回来。管家捂住他的眼睛,说“将军去很远的地方守着北疆了”,他却挣脱开,举着小狼说“爹说会给我带狼崽的,他不会骗我”。

那之後,木雕小狼就被收进了盒子,连同那句未兑现的承诺,一起锁进了记忆深处。直到江黎以送他狼牙那天,他才重新打开盒子,看着小狼木雕,忽然明白父亲说的“狼王”,不是凶猛,是守护。

“老将军还说,江大人有个小儿子,和您一般大,性子温静,却极有主见。”赵勇的声音将他拉回现实,“说等战事平息,就带您去江家做客,让两个孩子学学彼此的好处。”

陆清安的心像被什麽东西撞了一下,钝钝地疼。原来他和江黎以的缘分,早在父辈就已埋下伏笔。那些默契,那些无需言说的懂得,或许不只是朝夕相处的结果,更是血脉里流淌的丶父辈友谊的延续。

“赵勇,你还记得江大人‘病逝’前的情景吗?”陆清安将木雕放回盒子,目光沉沉,“他有没有留下什麽特别的东西?”

赵勇皱着眉想了很久,才道:“听说江大人临终前,让人把书房里的一叠账册烧了,只留下一本《北疆水利志》,让家人带回长安。当时属下还觉得奇怪,水利志有什麽好珍藏的……”

《北疆水利志》。

陆清安猛地想起,江黎以的书房里,就有一本一模一样的,书页边缘都磨得起了毛。他曾以为那只是寻常的地方志,如今想来,里面或许藏着江文远留下的线索。

“喻尚书那边有消息吗?”陆清安起身,将父亲的手书名单折好,放进贴身的荷包,与江黎以送的狼牙和镇北令牌挤在一起,沉甸甸的。

“刚派人来报,说长兴号的分号都查得差不多了,李嵩的党羽也抓了大半,只是……”副将走进来,递上一封密信,“查到江相父亲当年在北疆任通判时,曾弹劾过平北侯私开银矿,只是奏折递到半路就被截了。”

陆清安展开密信,上面的字迹是喻辞桉的,笔锋锐利:“江文远的弹劾奏折被截,恐与平北侯有关。另,查得江父‘病逝’前一月,平北侯曾派人去过通判府,说是‘送药材’。”

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方向:江文远的死,绝非“积劳成疾”,而是被平北侯灭口,就像父亲陆战的“战死”一样,都是精心策划的阴谋。

“赵勇,你随我去相府一趟。”陆清安抓起披风,“我要看看那本《北疆水利志》。”

相府的书房静悄悄的,福伯引着他们进来,指着书架最上层:“江相临走前交代过,若是陆将军来,那本《北疆水利志》可随意翻看。”

陆清安取下那本书,书页间掉出一张泛黄的字条,是江文远的字迹:“战兄,平北侯私藏兵器于清风楼地下,与瑞王勾结,志在北疆。我已录下证据,藏于……”後面的字被水洇了,模糊不清,只隐约能看到“狼”“石”二字。

“是老将军的字!”赵勇指着字条末尾的落款,“这是老将军的私章!”

陆清安的指尖颤抖着,将字条与父亲的手书对比,印章确实一致。这是两位父亲留下的最後线索,他们用生命守护的秘密,终于要在二十年後,被他们的儿子揭开。

“狼石……”陆清安低声念着,忽然想起北疆的狼石峰,父亲曾在信里提过,那里有一块巨石,形状像狼,是镇北军的地标,“是狼石峰!”

赵勇眼睛一亮:“对!狼石峰下有个废弃的矿洞,老将军当年在那里囤过粮草!江大人说的证据,会不会藏在那里?”

陆清安将字条夹回书中,放回书架。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照在书脊上,泛着温暖的光。他仿佛看到二十年前,父亲和江文远坐在北疆的帐外,就着月光看地图,父亲拍着江文远的肩膀说“等这事了了,我带安安去你家,让他跟你儿子学写毛笔字”,江文远笑着回“好啊,让我家黎以跟你儿子学骑马,省得像个小老头”。

那些未说出口的约定,那些藏在时光里的情谊,此刻都化作了沉甸甸的责任。

“福伯,烦请您将这字条收好,等江相回来交给他。”陆清安转身,披风扫过桌角的砚台,墨汁滴在宣纸上,晕开一个小小的墨点,像极了北疆夜空的星,“我回营後,即刻修书给江相,告知狼石峰之事。”

回到京畿卫时,喻辞桉正在营中等他,手里拿着一份刚拟好的奏折:“陆将军,这是参劾平北侯的折子,我已联合六部九卿联名,只等您过目後递上去。”

陆清安接过,奏折里详细罗列了平北侯私通瑞王丶挪用军饷丶甚至可能谋害朝廷命官的罪证,字字铿锵,是喻辞桉一贯的文风。“辛苦喻尚书了。”

“份内之事。”喻辞桉看着他,眼神里带着一丝了然,“江相在北疆,怕是也等着这份奏折做呼应。”他顿了顿,补充道,“京中防务我已安排妥当,您放心,绝不会出乱子。”

陆清安点头。喻辞桉是尚书,掌管吏部,京中人事丶防务调度都离不开他,确实不该轻易离京。有他在长安坐镇,自己才能安心让江黎以在北疆放手去查。

暮色降临时,陆清安的信写好了。他没有用驿站的信使,而是派了最信任的亲卫,叮嘱道:“务必亲手交给江相,告诉他,长安有我,狼石峰凶险,万事小心。”

亲卫领命而去,快马消失在暮色里。陆清安站在营门口,看着亲卫的背影,腰间的镇北令牌轻轻晃动,与狼牙丶玉佩碰撞,发出细碎的声响,像在诉说着两代人的故事。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带他去江家拜访,门开时,一个穿着青布衫的小男孩跑出来,手里拿着一本翻开的书,撞到了他怀里。父亲笑着介绍:“这是江伯父的儿子,叫黎以。”那男孩擡头,眼睛亮得像星星,递给他一颗糖,说“我爹说,陆叔叔的儿子是小英雄”。

原来那就是江黎以。原来他们早就见过,在彼此还穿着开裆裤丶不懂什麽叫阴谋诡计的年纪,就已交换过一颗糖的情谊。

夜色渐深,陆清安回到值房,将那只木雕小狼放在案上,与江黎以留下的缠枝莲玉佩并排。烛火跳跃,将两个物件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两个并肩而立的少年,在长安的夜色里,守着一份跨越了生死的约定。

而此时的北疆路上,江黎以正坐在驿站的灯下,看着父亲留下的《北疆水利志》。书页里夹着一张小像,是父亲和一个穿着铠甲的将军并肩而立,两人都笑得坦荡,背景是连绵的雪山。他一直以为那将军是父亲的寻常同僚,此刻看着那熟悉的眉眼,忽然认出——那是陆清安的父亲,陆战。

“爹,陆伯父……”江黎以轻轻抚摸着小像,眼眶有些发热,“原来你们认识。”

窗外的风卷着雪粒,打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响。江黎以将小像收好,心里忽然安定了许多。他知道,无论北疆的风雪有多大,长安总有一个人在等他,像父亲和陆伯父当年那样,彼此守护,从未远离。

行囊里,陆清安送的锋利狼牙轻轻晃动,与贴身的玉佩相触,仿佛在回应着长安的那份牵挂。江黎以握紧缰绳,目光望向狼石峰的方向,那里有父辈的秘密,有未竟的心愿,更有他和陆清安必须揭开的真相。

这条路,他们会一起走下去,带着父亲们的期望,走到风雪停驻丶真相大白的那一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